地理教学目的论.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理教学目的论.ppt

地理教学目的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层次体系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单元目标课程单元目标课程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案例:黄河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能解释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2、能说出黄河在水力发电、灌溉等方面对人类的贡献。3、能分析黄河水患形成的原因和根治黄河的办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地形、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能根据有关地理原理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对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治理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薛建宇,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几点说明(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的预期教学效果。(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4)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5)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结论: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陈澄)二、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目标)的组成案例:通过对初高中地理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的分析说明地理教学目的的组成案例一:7-9年级地理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2.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案例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2.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一)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说明1、“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2、“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优先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目标。地理课程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揭示了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最普遍的因果联系,即:中学地理教学是使学生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观念等方面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该规律表明:地理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学生、地理教师、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反馈、教学环境七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6大要素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决定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它一切因素;在地理教学中有制定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安排、编写地理教材、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等各种地理教学环节,这些地理教学环节也是通过地理教学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说地理教学目的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教学环节,明确了地理教学目的,就从总体上把握了地理教学的客观规律,这也有利于对地理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中具体规律的认识。功能结论:(一)整合功能:要素;环节(二)动机功能:目标-兴趣-动机(三)选择功能: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四)评价功能:对象;标准;目的;形式几点说明:1、制定依据: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2、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基础性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时代性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选择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