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ACTGCAACCTCCAAACAGACACCATGGTGCACCTGACTCCTGAGGAGAAGTCTGCCGTTACTGCCCTGTGGGGCAAGGTGAACGTGGATGAAGTTGGTCGTGAGGCCCTGGTGCTGGTGGTCTACCCTTGGACCCAGAGGTTC...-------基因歷史----------1973年開始轉植基因物質的基因工程---1976年把人造基因轉植到細菌內,首次沒有異狀---1977年病毒的DNA首度被完全解碼---1978年對細菌施以基因轉植以製造胰島素---1981年把某一動物的基因轉植到另外一物種內---1983年完成人造染色體---1984年了解DNA因人而異,開啟DNA比對的序幕---1988年「人類基因圖譜組織」準備拼出DNA完整的序列---1989年「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華生為該單位主管---1990年「人類基因體計劃」開始進行。首度在一名四歲女孩身上,進行基因療法實驗---1993年利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癒白鼠的囊胞性纖維症---1996年經過六年努力,成功解出啤酒酵母的基因組---1998年破解多細胞動物的基因組---2000年---科學研究中最常被利用的果繩和老鼠完成基因組排序;法國科學家首次針對因免疫系統不全,而須居住在無菌塑膠帳內的泡泡兒提出有效基因療法--6月26日第一份人類基因組草圖宣告完成。公營"人類基因組計畫"表示完成百分之九十七的圖譜,其中百分之八十五已準確定序。民營"塞雷拉公司"表示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且全部準確定序。兩者均尚未完成人類全部的基因圖譜,剩餘幾個缺口可能很難填補,科學家認為這些缺口並不含基因,多數是屬於去氧核醣中重複或並無已知功能的部分。人類基因組(humangenomeproject)背景:---「人類基因體計劃」(HumanGenomeProject)是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中國與日本等六國科學家所組成的的16個機構,各不同的實驗室負責不同的部分。以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的方式,如接力賽跑的方式進行,並且保持百分之99.9的精確性.其中三分二由美國的大學及政府單位執行.公營:---聯邦政府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私營:---「賽雷拉公司」(CeleraGenomics)經費:美國聯邦政府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與英國的「衛爾康基金會」(WellcomeTrust)。「賽雷拉公司」(CeleraGenomics)源起:主辦人(私營)---凡特(CraigVenter)1946年10月14日生於鹽湖1967年在越戰中擔任醫護兵為生物化學的學士和藥理學的博士1984年就職於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所1992年捲入為基因申請專利的風波而聲名大噪解碼技術製圖相鄰區排好序的相鄰區---但對於私營機構,此方法的速度仍是十分慢,於是凡特及基同士亞當斯(MarkAdams)採用一種著名的DNA碎片於表現型得到表現的排序標籤技術(EST的基因碎片的技術)為了將DNA碎片分離,會使用以下的技術:爭戰史詩---凡特(Venter)於1984年於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所的受體生化組工作,目的是尋找一種位於心肌細胞的表面,能夠偵測腎上腺素的蛋白質計劃雖然成功,卻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及將近一千萬美元,他不由得自問:"這值得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1986年,他飛往加州與新型DNA自動定序儀的設計人之一杭克匹勒(MichaelHunkapiller)會面,新機種的方法是為四種不同的鹼基加上不同色的營光標誌再以電腦儀器讀取,可同時讀取24個標本.雖然速度已是最快的,但凡特此終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因為他當時的工作是尋找萎縮性肌強直病及亨汀頓舞蹈症的基因.他想做的是為人類X染色體上長臂的一段,稱為Xq28的基因進行定序,因為當時有幾種遺傳病的起源的矛頭都指向這段.---為了他的理想,凡特必須找尋一種更簡單及快捷的方法去為DNA定序,在一次從日本飛回美國的旅程中,互補DNA(c-DNA)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出現,這個方法能令工作速度增加,但這個提議卻被華生擱置.於是,1991年4月凡特抽回他的計劃.並將目標轉移至人類基因組上,在1991年6月12日凡特在<<science>>上發表一篇名為《互補DNA定序:表現序列標幟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文章,在文章中展示了超過330個在人腦中活化的新基因.---凡特的報告引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參與者的不滿,以華生為首的人堅持c-DNA是不能取代基因分析的工作,對於這個想法凡特是贊成的,因為這合方法只可算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互補的部分,而不是取代.---就算凡特已臭名遠播,但最後都被捲入申請專利的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