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学专业知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糖化学专业知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糖化学专业知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单糖性质3.甜度:多糖无甜味,果糖甜味最强4.溶解度:单糖易溶于水二.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即单糖还原性)2.还原反应3.成苷反应1.氧化反应单糖含醛基或酮基,因而含有还原性。葡萄糖3种氧化方式2.还原反应单糖中游离羰基可被还原成醇羟基。3.成苷反应:糖苷是很多中药有效性成份。大多数糖苷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和其它有机溶剂。三.主要单糖及其衍生物第四节寡糖结构和性质1、蔗糖(1)起源:甘蔗、菠萝(2)结构:蔗糖水解葡萄糖+果糖α.β(12)糖苷键(3)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果甜(4)化学性质:无半缩醛OH,故无还原作用,也无变旋光现象。2、麦芽糖:3、乳糖: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三糖(trisaccharide)仅有棉子糖(raffinose),主要存在于棉籽、甜菜及大豆中,水解后产生D-葡萄糖、D-果糖及D-半乳糖。在蔗糖酶作用下,由棉子糖中分解出果糖而留下蜜二糖;在-半乳糖苷酶作用下,由棉子糖中分解出半乳糖而留下蔗糖。棉子糖分子结构以下:多糖(polysaccharides)是分子结构很复杂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占有很大部分。多糖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成植物骨架结构不溶性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是组成细胞壁主要成份;另一类是贮藏营养物质,如淀粉、菊糖等。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由一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称为同聚多糖;由几个不一样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如半乳甘露糖胶、阿拉伯木糖胶等,称为杂聚多糖1.淀粉在植物体中,淀粉以淀粉粒状态存在,形状为球形、卵形,随植物种类不一样而不一样。即使是同种作物,淀粉含量也因品种、气候、土壤等条件改变而有所不一样。淀粉在酸和体内淀粉酶作用下被降解,其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这种降解过程是逐步进行:淀粉—红色糊精—无色糊精—遇碘显:(紫蓝色)(红色)麦芽糖—葡萄糖(不显色)(不显色)用热水溶解淀粉时可溶一部分为直链淀粉;另一部分不能溶解为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以α(1→4)糖苷键型缩合而成遇碘显紫兰色1支链淀粉图14普通淀粉都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但在不一样植物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占百分比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作物,品种不一样二者百分比也不一样,如糯玉米中几乎不含直链淀粉,全为支链淀粉。不一样植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百分比2.糖原糖原中大部分葡萄糖残基是以-1,4-糖苷键连结,分支是以-1,6-糖苷键结合,大约每10个残基中有一个键。糖原端基含量占9%而支链淀粉为4%,故糖原分支程度比支链淀粉约高1倍多。糖原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约为5000000。它与碘作用显棕红色。菊糖不溶于冷水而溶于热水,所以,能够用热水提取,然后在低温(如0℃)下沉淀出来。菊糖含有还原性。淀粉酶不能水解菊糖,所以人和动物不能消化它。蔗糖酶能够以极慢速度水解菊糖。4.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不是均一一个物质,粗纤维能够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和γ-纤维素三种。-纤维素不溶于17.5%NaOH,它不是纯粹纤维素,因为在其中含有其它聚糖(如甘露聚糖);-纤维素溶于17.5%NaOH,加酸中和后沉淀出来;γ-纤维素溶于碱而加酸不沉淀。这种差异大约是因为纤维素结构单位结合程度和形状不一样。试验证实,纤维素不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0~400000,每分子纤维素含有300~2500个葡萄糖残基。葡萄糖分子以-l,4-糖苷键连接而成。在酸作用下完全水解纤维素产物是-葡萄糖,部分水解时产生纤维二糖,说明纤维二糖是组成纤维素基本单位。水解充分甲基化纤维素则产生大量2,3,6-三甲氧基葡萄糖,表明纤维素分子没有分枝。其分子结构以下:除反刍动物外,其它动物口腔、胃、肠都不含纤维素酶,不能把纤维素水解,所以纤维素对人及动物都无营养价值,但有利于刺激肠胃蠕动,吸附食物,帮助消化。一些微生物、菌类、藻类及各种昆虫,尤其是反刍动物胃中细菌含有纤维素酶,能消化纤维素。近年来已筛选出富含纤维素酶微生物,它们能将纤维素水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5.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多缩己糖都是以-l,4-糖苷键相连接。多缩木糖分子结构以下:6.几丁质二.杂聚多糖(1)原果胶(Protopectin)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初生细胞壁中,尤其是薄壁细胞及分生细胞胞壁。苹果和桔皮最富含原果胶,后者可达干重40%。在水果成熟过程中,原果胶和果胶酸盐由酶作用使二者由不溶解状变成溶解状果胶,因而使水果由硬质状态变成柔软成熟状态。(2)果胶酯酸(pectinicacid)果胶酯酸常呈不一样程度甲酯化,酯化范围在0~85%之间。果胶酯酸是水溶性溶胶。酯化程度在45%以下果胶酯酸在饱和糖溶液中(65%~70%)及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3.1~3.5)形成凝胶(胶冻),为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