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精选2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数是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班幼儿是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形成的。本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鸟儿舞会”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8添上1是9理解9的形成,学会点数9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指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目标:1.学习9的'的形成,知道8添1是9,能手口一致点数9以内的物体。2.理解9的实际意义,正确认读数字9。3.愿意帮助别人,接受任务并能努力完成。活动准备:1.教师自制课件。2.三角形、正方形卡片人手各9张。活动过程: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鸟儿舞会”入场式,复习8以内的数。提问:舞会上入场的鸟儿有几只?小喜鹊也飞来了,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们分别在哪个入口呢?引导幼儿点数小鸟衣服上的图案,帮它们找到相应的入口。2.播放课件,幼儿观看“鸟儿舞会”颁奖的场景,初步学习9的形成。教师导语:小喜鹊的奖品藏在房间中,它需要闯过不同的关卡才能得到奖品,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喜鹊吧。(1)出示数字8,小喜鹊要拿出相应数量的正方形卡片,一一对应摆在三角形卡片下面,比较说出两种卡片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用添上一个或去掉一个的方法变成一样多。(2)关卡二——寻找宝箱:有8把钥匙,小喜鹊要打开9扇带锁的门,才能找到藏在房间中的奖品,怎么办?引导幼儿找到另外1把钥匙,打开带锁的门,帮小喜鹊拿到奖品。3.创设“鸟儿舞会”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巩固9以内数的点数。组织幼儿玩“抱团”游戏:幼儿扮演小动物,在场地上自由舞蹈、玩耍,教师说出抱团的人数,幼儿找到相应数量的朋友抱成一团。例如:教师说“9人抱团”,幼儿寻找朋友,9个人抱成一团。活动结束:播放舞会音乐,幼儿快乐舞蹈。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感知7以内的数量,提升目测点数的能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数字1到7。课件准备:图片《气球》,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各打印班级人数的一半。活动过程观看课件,数一数,判断7以内的数量。观察图片上3排气球的差异:大小、颜色、排列都不同的气球,引导幼儿数一数,发现数量都是“7”,用数字“7”来表示。——有几排气球?第一排有几个?第二排呢?第三排?一样多吗?小结:每排气球大小颜色不同,但每排的数量都是7。打印纸面教具,幼儿分组进行7以内数量的等量判断。1、第一组:操作《穿糖葫芦》,请幼儿找出数量相同的两串糖葫芦,用彩笔给它们画上竹签。2、第二组:操作《水果连连看》,请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的水果数量,把数量一样多的水果用线连起来。互相分享活动结果,巩固7以内等量判断。1、教师引导幼儿检查操作结果(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出示个别幼儿“穿糖葫芦”的结果:这位小朋友做的对吗?若有错就继续引导:这两串糖葫芦一样长,一起数一数他们数量是多少?一样多吗?——出示个别幼儿《水果连连看》的结果:这位小朋友连得对吗?谁来说说?2、正确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两排/两堆的东西是不是一样多呢?小结:两排/两堆东西的'大小、排列都不同,可以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出它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泥工、盖印章等活动,让幼儿设计相应的物品,如7个三角形、7朵小花、7个球等,制作完把相同数量的物品放在一起。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篇3一、活动目标: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二、活动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三、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四、活动准备: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五、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