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壹、高中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緣起一、國際環境分析二、課程架構銜接的改進三、各類後期中等教育課程整合檢討貳、高中課程暫行綱要理論基礎Erikson發展理論參、課程發展理念、目標與原則二、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目標三、高中階段課程發展原則肆、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特色三、強調向下、向上課程的銜接:銜接大學基礎教育及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四、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精神,落實選修課程下放。(一)課程設計予各校專業自主,各校組織課程發展委員會,依其學校經營理念自行規劃選修之課程,並於每學期開課前完成學校課程計畫,審查教師自編教科用書,並負責課程與教學評鑑。(二)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科用書和教材,以及編選彈性學習時數所需的課程教材;全學期全學年使用之自編教科用書送交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五、採用學習領域概念,但仍採分科教學。六、將協調「大學招生委員聯合會」等相關單位共同推動將高三淨空。七、強調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之相互配合,讓不同類型課程間可相互統整。(一)高中畢業學分數為至少160學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總綱草案」除綜合活動不計學分外,餘各科皆採計學分。(二)必修科目144學分均應修習,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48學分,均須修習成績及格始得畢業;其餘96學分,至少應有76學分成績及格,始得畢業。(三)各校得自行規定應及格科目,或提高應及格學分數;惟各校如提高應及格學分數,則畢業學分數應配合提高。選修至少須修習36學分。伍、課程改革的理念一、課程改革的性質(四)政治角力:課程改革乃各種團體透過權力磋商來分配各種資源的場所。(五)衝突失衡:課程改革既為政治角力、團體互動的歷程,然此歷程未必全是理想、和諧、理性思維的討論,經常隱含權力衝突與各種勢力較勁,使得決定過程常出現衝突與失衡。(六)合作事務:課程改革有賴互相合作、和諧協調、多元互補,方能達成。二、課程改革的層級落差三、課程改革的配套措施高中暫行課程實施配套措施表(原始架構)辦理情形:◎:已辦理完成;□:正辦理中;△:尚未辦理層級層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配套措施(教育部)項目項目項目項目項目項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