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文档ppt中医诊断思维在四诊中的应用中医诊断思维在四诊中的应用1.2取象比类法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些事物和现象,与人体的某些病理生理相联系,以此认识人类疾病的方法,即取象比类法。该法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使事物变得易于理解,可以揭示事物间联系,使人们便于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对七怪脉的说明,当触摸一种脉搏后,根据脉搏特点,在大脑中形成像雀啄食,连连搏指三、五至忽然止绝,少顷复来的形象,便可诊断为雀啄脉。中医诊断思维在辨证中的应用2.1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因此,一旦证候变化,其证名诊断也应随之而变。当病情表现复杂,或者病情资料很多,辨证时最常用而简便的方法是归纳法。辨病为临床立法、处方的前提和依据。辨证是在深入了解主症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兼症及其他有关信息如起病、季节、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概括为某证的诊断思维过程。证候性质:风、寒、湿、热…,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饮、瘀血。辨病性是辨证的基础与关键;通常主症是患者表现的一个或数个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在一定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难确定。可以从总体上分别反映证候的部位、性质和类别。1.2取象比类法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些事物和现象,与人体的某些病理生理相联系,以此认识人类疾病的方法,即取象比类法。判断↓导致误诊的思维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落实病位—明确病变所在的表里上下、脏腑经络、官窍形体等;(一)诸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与相互关系1.2取象比类法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些事物和现象,与人体的某些病理生理相联系,以此认识人类疾病的方法,即取象比类法。辨病为临床立法、处方的前提和依据。2.1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2.2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2.2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2.2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2.3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2.3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2.3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2.3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2.3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辨证诊断要既全面又精炼,既灵活又规范,以能准确地揭示疾病当前阶段的病理本质为总的要求,从而指导当前的治疗。临床可用的思维方法很多,但为增加辨证的准确性,使辨证思路更清晰,则应找出更为合适某疾病的思维方法,正确理解每种思维方法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熟练并准确的应用于实际诊断当中去。第二节辩证思路一、辨证过程二、辨证要点举例7血虚证——淡(睑、面、唇、舌、甲)8阴虚证——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9心的特症——心悸、失眠(#心烦——热)10肺的特症——咳嗽、气喘11脾的特症——食少、腹胀、便溏12肝的特症——目赤、目涩,急躁,胸胁乳房胀痛,风症。13肾的特症——腰膝酸软中医辨病基本思路一、中医辨病二、疾病诊断的意义2.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辨病为临床立法、处方的前提和依据。使临床处方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确切。专法、专方、专药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中医主症诊断基本思路和方法一、主症的诊断意义二、确定主症的方法2.明确鉴别主症对已确定的主症,必须通过认真诊察,明确症状的真实含义,以利于鉴别诊断。如呕血”或“咯血。3.详审主症特征主症的特征,包括症状发生的确切部位、时间、严重程度、性质、加重或减轻的条件、病变的新久缓急等,务必诊察清楚、描述详细。如头痛或发热。如泄泻——次数、量、质、色、味——排便感二、确定主症的方法2)诊察全身其他症确定主症,询问伴随症之后,还应对全身其他症状、体征进行诊察,即对尚未了解到的情况,作详细询问。临证之初,缺乏诊断经验,询问可以参考“十问歌”的内容进行。按“十问歌”的提示,可以对寒热、汗出、头身、胸腹、二便、饮食口味、耳目、起病、既往史、个人史等资料全面了解。如咳嗽——特征——兼症——全身其他症:发热、恶寒、渴、二便3)作相关的检查根据主症的不同,应作必要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围绕主症进行辨证如主症为胃脘痛。根据胃脘痛的特征、伴随症及全身症状、既往病史等,可以辨别证候。胃脘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弱——脾胃虚寒证——胀痛——嗳气、太息、情绪波动加剧、脉弦——肝气犯胃证中西医诊断的基本环节症:病状。是疾病客观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之间、体征之间可有或无联系,是病人的“愁诉”。病:具有特定的病变规律与临床表现的病种。包含特定的病因病机与代表性症状、证型、证候及治疗规则。证:是医生对致病因素作用于病体,某一阶段病体所反应出的病理证候的概括,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证候: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病理联系的症状、体征。证候为证的外候。证型:临床较为常见的、典型的、证名规范的、被中医界公认的证的类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