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全本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523 大小:9.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诊断学全本PPT.ppt

中医诊断学全本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诊断学全本优选中医诊断学全本绪论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2、病色(1)五色善恶顺逆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恶色-枯槁、晦暗、暴露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阴虚-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舌脉-舌淡、苔白,脉弱1、真虚假实:脏腑虚弱,运化无力,积滞内生。概念:是指心火内炽表现的实热证候1、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热—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全身或局部自觉发热临床表现:实火证+肝经症状均属先天性发育不良,多伴智力不全(肾精亏虚)见人则止《景岳全书脱肛》:“有因久泻久痢脾胃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劳役吐泻伤且脾而脱者”(二)胸闷:与心、肺有关形成:病势深重,胃气衰败,真脏脉现(3)肺卫之邪,逆传心包:一、望神(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望神的要点(二)得神、失神与假神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患者原来面色十分晦暗,临终前突然在颧颊部泛现红色,称为“戴阳”。提示正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之象。望神的注意事项二、望面色(一)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色与泽的关系《内经》记载望色的方法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1)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2)(三)望色十法(四)常色与病色2、病色(1)五色善恶顺逆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恶色-枯槁、晦暗、暴露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2)五色主病五色主病五色主病五色主病五色主病(五)色、脉、证合参小结三、望形态(一)望形态龟背──先天不足、或后天调理失宜背曲肩随──心肺精气衰败脊疳──极度消瘦,脊骨突出四、望姿态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三、望躯体3、头发目部色诊目形主病目形主病目态主病(三)望耳1、色泽变化:2、形态变化:3、耳道分泌物(四)望鼻(四)望鼻(五)望口与唇2、形态变化与意义(六)望齿与龈2、望龈(七)望咽喉(八)望下窍(二)后阴五、望皮肤(三)肿胀(五)斑疹(六)与水疱(七)痈疽疔疖六、望络脉形色主病(二)色泽辨寒热三关测轻重(二)望鱼际络脉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一)望痰涎涕唾2、涎与唾(二)望呕吐物小结八、望舌舌诊简介(一)舌诊的临床意义(二)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舌的结构舌的结构舌的显微结构2、脏腑经络与舌象精气神与舌象3、舌诊脏腑部位分布图(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诊舌的注意事项舌象的生理差异(四)舌诊内容1、望舌质(1)舌神(2)舌色(1)淡白舌(2)红舌(3)绛舌(4)紫舌淡紫舌:为气虚寒凝,温运无力所致(3)望舌形(4)望舌态2、望舌苔望苔质(1)厚薄:薄苔--主表证,轻证;厚苔--主里证,内有积滞;由薄变厚--病情加重;由厚变薄--病情减轻;小结(五)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举例:舌质淡白,舌苔黑厚舌色的现代研究病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第二节闻诊一、听声音(一)正常声音语声变化与情志的关系(二)病变声音病变声音2、语言3、呼吸4、咳嗽如囊裹水,振动有声--痰饮饥肠漉漉,得食则减--中气不足肠鸣消失,腹胀痛拒按--腑气不通第二节嗅气味其它气味:(二)病室气味闻诊小结第三节问诊问诊的方法问诊的内容五、问现在症状《十问歌》(明·张景岳)(一)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外感表证2、但寒不热——只怕冷而不发热,有虚实之分阳明潮热-----热结于大肠湿温潮热-----湿遏热伏阴虚潮热-----阴虚生内热潮热(二)问汗1、表证辨汗2、里证辨汗3、局部辨汗课堂小结:(三)问头身疼痛性质问疼痛的性质2、胸痛问头身胸腹不适五、问耳目(二)问目七、问饮食口味(二)食欲与食量:(三)问口味六、问睡眠八、问二便问大便问大便(二)问小便2、尿次异常3、排尿感异常九、问经带第四节切诊一、脉诊脉诊简史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1)“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环循胃口(2)“寸口者,脉之大会也,手太阴之动脉”“脉会太渊”“肺朝百脉”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会于肺,所以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能反映于寸口脉象“营卫之气遍布周身,循行五十次复会于气口”此外,寸口脉表浅,位置固定,易于观察寸关尺的定位寸口与脏腑相配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诊脉方法总按单按(四)平脉脉象的生理变异课堂小结:(五)病脉1、浮脉脉位分类浮脉2、沉脉脉位分类沉脉3、迟脉脉率分类迟脉脉率分类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