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7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pt

高三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定位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合作探究史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隋朝规定50岁以上的男子可以纳庸代役。唐朝则取消了年龄的限制。史料四《明史·食货志》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知识归纳:1、分析影响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2、归纳古代中国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性特征:典题导法:考点古代赋税制度(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变式训练1)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变式训练2)康熙年间的衙门旧习,在朝廷税收定额之外,另行“加耗”一成,用于维修县衙等公共设施。雍正元年,一位省级官员奏准实施“火耗归公”:“知县征收钱粮,可加征百分之十的附加税,并将加征所得,大部分留在地方政府,作为行政经费。”各级地方官员依职务高低,从中收取份额。“加耗”合法化的政策()A.使清朝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剧B.旨在解决基层官员薪俸问题C.有助于减少地方官扰民现象D.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合作探究“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重农抑商又称固本抑末,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推行的一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和指导思想。历朝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化本末意识,限制商人;(2)对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限制商业的规模;(3)严格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对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行官营专卖制度;(5)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6)对工商业从业者实行一些限制性规定: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其仕途之路,并且不许其后代做官;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如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①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如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②在封建社会中期——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③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后。(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变式训练1)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合作探究“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变式训练1)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变式训练2)清朝前期的一份解禁丝绸出口贸易的上谕说:“徒立出洋之禁,则江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