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春兰****8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

2022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根据课标要求,本册教科书选编了两首古诗、两首词和一首现代诗歌,古今贯穿,体裁异样,充分表达了教材的多元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一、教材分析本册的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为现代诗歌,是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全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将长江作为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和情怀。全诗大气磅礴,豪情万丈,它既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又道出了她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特殊地位。全诗语言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本册教材安排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这两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这首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这首词用词简练,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清楚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沉着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表达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所选两首古诗借物言志,以物喻志,看似咏物,实那么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与崇高清白的人格。?石灰吟?是明代诗人、民族英雄于谦的自我写照。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54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曾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文弱的书生;一;;一;于谦。他一生以拯救民族、国家命运为己任,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北京保卫战是一次壮举,于谦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于谦为民做官,做的是老百姓的官。为官期间为民平反冤案,惩治贪官,严惩不法分子,兴修水利,改进农事,被民称为于青天。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管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所写的诗?石灰吟?,以寄哀思。大家认为,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墨梅?是元代爱国主义诗人和画家王冕的一篇代表作。诗人寄情于花,借梅明志,以鼓励人心,写出了自己磊落非凡的高贵品质。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言志情感。这两首诗都是托物明志,但方式不同。?石灰吟?是通过烈火燃烧来表达作者不畏权势,要留清白,表达了作者一生清白,一身的浩然正气和磅礴气节。而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王冕的一生充分表达、开展并宣扬了梅花精神。他几十年半耕半读,安贫乐道,其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毅力。也正是梅花精神在王冕身上的具体表达。透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两位诗人的高尚情怀及崇高的民族气节。二、教学建议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从根本上讲,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高年级诗词教学可采用以下教学思路:自读自悟;一;;一;质疑问难;一;;一;合作探究;一;;一;教师释疑;一;;一;感悟升华。1.初读诗词,领悟大意。学习诗词的最重要方法就是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可见,知诗人、解诗意是古诗教学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教学诗词前一定要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对作者此作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了解了作者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对理解作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诗词的初读感知,了解诗意应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初读古诗时,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边读诗词,边用相应的符号圈注出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要求读正确、流利,并根据有关作者的简介及对诗的时代背景的了解,能知道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过程中,可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字词句,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一遍遍的品读中,联系上下句子的意思来理解,或通过工具书,选择适宜的意项。重点词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也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