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二)群体教学群体教学又称“班组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它存在于欧洲中世纪末期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中,也表现在我国宋、元、明、清各代的官学和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其基本特征是:教师向一群(几十名)学生授课,但不是固定的班级,学生彼此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学习进度、修业年限也不一样;由数名教师分工负责班组的教学工作,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主要由教师个别地给每个学生讲授、指导,同时班组学生也共同进行某些学习活动,如朗诵、讨论等;学校有修业计划和具体安排的章程,但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学生入学、肆业、毕业,都不固定。正是群体教学的发展,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三)班级授课班级授课,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论证,使之确定下来,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工业革命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欧美逐步推广开来。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1903年的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四)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即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兰卡斯特创建,故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这种教学形式的特征是:在班级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一部分导生,再由导生转授给其他学生。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五)道尔顿制“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一位名叫柏克赫斯特(H.H.Parkhurst)的教育家提出并试行。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然而,实践证明,否定教师主导作用、脱离教师指导和组织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因此,随着进步主义教育的衰落,“道尔顿制”也就销声匿迹了。(六)文纳特卡制美国教育家华虚朋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学习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这一形式的特点是:第一,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每个单元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第三,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道尔顿制相比,这种教学形式更加强化了教学的个别化,尤其是所创用的小步子教学的原则,对程序教学影响很大。(七)分组教学为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分组教学制。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分组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其弊端则表现为: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力强的学生易滋生骄傲情绪,能力差的易产生自卑感;同时,缺乏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八)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后的小组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组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兼容了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优点。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态度的培养。(九)开放课堂开放课堂又称开放教学。源于本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者的教育主张,二战期间在英国的幼儿园得到采用,60年代在小学推广,70年代传到美国并在小学得到采纳。特征:⑴采取不分年级、不按能力、灵活组合的学习小组,放弃班级授课制;⑵学习活动的内容、程序、方式等十分开放,由儿童自由选择;⑶教师与学生小组或单个儿童开展活动;⑷强调创设一种令儿童喜爱的环境和气氛。第二节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二、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三、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