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论坛英语专业知识课程.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论坛英语专业知识课程.ppt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论坛英语专业知识课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题提出论题界定历史梳理我们的理解我们的做法教学实例一点说明:引发思考,仅供参考。“思辨”:“思考+辨析”由思想“碎片”构成的技能课难以成为“思辨”的载体。论题界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知识。重新认识。论题界定:第一类:“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两岸三地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偏重技能训练,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和思维的内涵度,造成“思辨缺席”;进阶技能课少,难度低。论题界定:重新定义第二类“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纳入部分第三类课程,由各校自选,我们倾向于西方政治、思想、经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定位作为“专业”乃至“学科”的英语:人文+社科。取消第三类“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纵观我国外语教育史,思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早期与后期,中期并非如此,因为中期的“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最为丰富。清初至19世纪,西学机构带有强烈功利色彩,“外语”工具性突出,语言技能训练比重不大,思辨性内容不足。20世纪上半叶外语教育凸显思辨:具有西方体制的大学建立,具有机构性质的“专业”设立,外语学科体系出现外语专业的比较文学色彩。吴宓:外语专业应“融汇新旧道理,取证中西历史,以批语之态度,思辩之工夫,博考详察,深心体会,造成一贯之学说,洞明全部之真理”。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建国之后,欧美语言专业培养模式被放弃,转向苏联模式。1958年教育大革命,批判“外语教学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倾向”,强调“教学内容要克服繁杂琐碎、偏文、偏古、重文轻语和不切实用的倾向,要从西方文学体系中解脱出来,增加实用性的内容”。重新回到工具式教育观,“思辨”便无从谈起了。问题拓展问题拓展问题拓展我们的理解指导思想我们的做法三个层次研究性课程:学校层面,学科层面,语种/专业层面;学校层面:高水平通识课、新生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学科层面:一级学科课程建设;语种/专业层面:参照各语种国高水平大学的标杆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走出单一语种/专业(系),走向多语种/多专业(学院),融入所有专业(全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融入大文科,逐步摆脱自我封闭状况。教学实例教学实例谢谢敬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