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阅读《说苑二则》,回答问题(一)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此言贵?因人知?而加?知之,不贵独用其知?而知之。(二)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入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入而不离其臭亦与之化矣。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君子不羞学()(2)此言贵因人知()(3)而加知之()(4)如入鲍鱼之肆()二、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注意不要求加标点)三、找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通。四、翻译下列句子。(1)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2)也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五、第一则运用了对称句式,仅用三句话,就突出和强调了。六、第二则运用了和写法,说明了:的道理。七、读完这段文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八、由第一则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谈学习态度和方法和文章写出作者和题目作者:题目: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回答问题上至劳军,至霸上入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一(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1)弩()(2)彀()(3)揖()(4)胄()二、区分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三、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锐兵刃:(1)原意词性(2)文中意词性改容式车:(1)原意词性(2)文中意词性四、指出加点的同一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A、军:(1)上自劳军(2)至霸上及棘门军B、之:(1)不闻天子之诏(2)已而之细柳军五、用原文语句回答。文帝劳军,到了细柳营,遇到了一系列意外。(1)?????,???,???,??。(2)??????,??????。(3)??,????。(4)??????。六、从引文中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而“细柳军营”的军纪,鲜明的对比,反映了用周亚夫治军的。七“敬劳将军”一句表明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文帝是怎样的君王,阅读《陈平渡河》,回答问题。(平)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且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史记?陈丞想世家》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美丈夫()(2)佐刺船()(3)目之()(4)疑其亡将()二、用“|”给文章断句(注意不要求标点)三、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四、翻译下列句子。(1)疑其亡将。(2)乃解衣裸而佐刺船。五、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六、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体现这种方法的词语是。阅读《其身正不令而行》,回答问题:太史公曰:“《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曰,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其身正()(2)鄙人()(3)口不能道辞()(3)下自成蹊()二、本文作者司马迁,字,朝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家、家和家。三、用“|”给文中没有标点的部分文字断句(注意不要求加标点)四、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五、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述下列词语的含义(1)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六、判断文中画线处的修辞方法七、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一,谈谈你的感受。阅读《苛政猛于虎》,回答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子之哭也()(2)今吾子又死焉()(3)何为不去也()(4)小子识之()二、找出文中一个通假字通三、用原文语句回答(字数不得超过限定)(1)妇人在墓前哭的原因:?????,?????,?????。(2)妇人一家有三人死于虎,因何不搬家:???。四、为什么说苛政猛于虎,五、文章运用描写表现主题的,把之甚暴露无遗。六、我们学过类似的一篇课文,里面提到“苛政猛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