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赋权视角下的农民工社区教育(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3.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我赋权视角下的农民工社区教育(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自我赋权视角下的农民工社区教育(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我赋权视角下的农民工社区教育(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收稿日期:2013227基金项目:广东商学院校级课题(06YB84001;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840017。作者简介:顾江霞(1976—,女,湖北襄阳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法学博士。2021年5月第37卷第3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y,2021Vol.37No.3自我赋权视角下的农民工社区教育顾江霞(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州510320摘要:随着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深度推进,看,农民工社区教育可以分为知识技艺教育、出发,在社区教育中,农民工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农民工不断发现资源,积极突破农民工自身能力、由此,农民工社区教育可以作为逐关键词:;:12:A文章编号:100125957(20210320042205赋权为农民工社区教育项目提供了一种思考方法和工作思路。赋权被看作是一个不断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以此来增加赋权对象对自己所处系统的控制力。自我赋权同样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以最大程度克服自身、人际关系、社区或政治等方面的限制。在此理念下,农民工社区教育有哪些层次?在推动农民工自我赋权过程中,社区教育活动本身会遇到什么困难?本文结合自我赋权的理论和相关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来探讨农民工社区教育的不同层次以及相应的挑战。一、理论出发点:自我赋权所谓权力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亦即权力感。正是这种权力感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概念;以及尊严感、福祉感、重要感。无权也不单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同时亦是指人们通过一种内化过程,形成一种无权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无权感,才使得人们指责和贬低自己,进而陷入无权的恶性循环。[1]二元城乡社会体制之下的农民工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在社会保障方面有着与城市居民的不同待遇。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农民工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农民工各方面的权益特别是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通常处于无权状态,进而形成无权感。“赋权”正是相对于“无权”、“剥权”、“去权”等提出的概念。[2]“自我赋权”强调赋权对象积极利用自身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序地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其他力量使自身获得权力的过程。(一自我赋权的层次。赋权涉及到个人、人际和政治等三个层面。个人层面上的赋权聚焦于个人发展个人权力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方式;人际层面的赋权强调使个人可以有更多的影响他人能力的具体技术的发展;政治层面上的赋权强调社会行动和社会改变的目标。[1]Friedman认为,有三种类型的赋权,分别是心理学层面、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的赋权。心理学层面的赋权是累积性的,通常来源于在社会或政治领域中成功的行动或者接近于成功的行动。社会层面的赋权与生产的各种要素的获得途径有关,这些要素包括信息、知识、技术、社会组织中的参与和财政来源。政治层面的赋权是指对影响到家庭或社区的决策的控制。Wilson认为赋权的目标是—24—自我实现,即人们有可能地改变他们自身、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社区。[3]根据赋权的层次,自我赋权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对自身的认知与调适、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与适当处理、对社区或政治的了解与影响。首先,从个人层次来看,自我赋权可以作为一种个人品性培养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此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应对挑战,不断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不断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局限,逐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增加自信心。其次,从人际关系处理上来看,个人能够逐步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学会接纳他人,同时对个人独立越来越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应学会如何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构建和巩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培养挖掘和动员各种可能资源的能力。再次,从政治或社区层次上来看,个人能够,时,,有,社会政策。(二自我赋权的途径。陈丽云、黄锦宝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别教育及社区教育是推动改革的主要机制,其中社区教育的目标是建立平等、公义、互相关怀的社会。同时,社区教育也是协助居民参与、争取权益的过程。[4](P234—235在农民工社区教育项目中,不同的项目实施方有不同的利益立场与价值观,由此导致社区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根据前述自我赋权的层次,实现自我赋权的途径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首先,从自我赋权的推动者来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力发动途径,另一种是内力发生途径。外力发动途径是由农民工以外的行动力量推动农民工自我赋权,比较常见的是知识分子、政治集团、宗教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推动农民工实现自我赋权。内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