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3.5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题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ppt

专题八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八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物质类别专题八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元反射弧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突触间传递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2.两者比较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产生原因主要是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荷分布为,产生原因主要是内流造成的。4.突触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1)突触前膜指上一个神经细胞(结构名称)顶端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指下一个神经细胞的部分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填内环境)。(2)单向传递的原因:。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中枢;小脑:维持身体的中枢;下丘脑: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2)联系:位于脊髓的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中枢的。2.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大脑皮层言语区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名师点拨(1)V区和视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看不见。(2)H区与听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听不见。考点82反射和反射弧1.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解读:(1)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2)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外界条件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3)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4)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5)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内有1个突触结构。(6)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实验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对位训练1.(2010·江苏生物,1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提示只有反射弧完整并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叫反射,若只有刺激作用于传出神经引起反应不叫反射。2.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考点83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的形成(2)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3)兴奋的传导(4)电位变化曲线解读①图示:(09年安徽理综题图)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②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⑤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