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自主导学】1.苏轼,字,号,北宋著名的,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2.给下列字注音。遂( )寝( )藻( )荇()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①念无与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⑤盖竹柏影也()⑥如吾两人者耳()4.积累古人写“月”的诗句。【自主合作探究】5.本文“记”的要素是:⑴时间:⑵地点:⑶人物:⑷事件: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7.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8.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的理由。9.全文以“”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反馈检测】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①但古:今:②闲人古:今:1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12.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1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2分)14.本文的构思角度是()。(2分)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幅月夜图,作者没有直接写月,却处处在写月,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1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4分)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