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火罐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拔火罐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中医拔火罐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拔火罐专业知识讲座一、罐的种类二、拔罐的方法三、罐法的应用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一、罐的种类2).竹罐直径3~5cm坚固的竹子截成6~10cm不同长度磨光而成。这种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制作简单,轻巧价廉,且不易损坏,适于药煮,临床多有采用。缺点是易爆裂漏气。4).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磨光滑,瓶口的橡胶塞须保留完整,以便于抽气时使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这种罐亦易破碎。二、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其操作如下。1).火罐法①闪火法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②投火法用95%乙醇棉球或纸片,燃着后投入罐内,趁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罐内燃烧物易坠落烫伤皮肤,故多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③贴棉法用棉花一小方块,略浸95%乙醇,压平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用火柴点燃后,将罐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亦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④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平坦部位。⑤滴酒法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一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二)水罐法是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根据用水的方式,常有以下几种:1.水煮法将竹罐放人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夹起,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拔后轻按罐具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此法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且可罐药结合,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留罐、排罐。但操作应适时,出水后拔罐过快易烫伤皮肤,过慢又易致吸拔力不足。2.蒸气法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气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人罐内2~3分钟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扣上后用手轻按其罐半分钟,使之拔牢。此法适用于身体各部拔留罐、排罐。(三).抽气罐法把火罐紧贴在要拔的位置,抽动或旋动活塞,或按压气囊,火罐立即可吸在相应的部位上。三、罐法的应用三、罐法的应用三、罐法的应用三、罐法的应用(四)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用治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面瘫),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痪弱的病症及美容。本法要求动作迅速而准确,尤其适用于不方便留下罐印的部位,如面部。(五)走罐法亦名推罐法、拉罐法。操作方法是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佳,亦可用水或药液,同时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闪火法吸拔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向后倾斜,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方着力),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部位行罐,如背部脊柱两旁、下肢股四头肌处,腰骶部、腹部及肩关节等。可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病症。应据病情与患者体质而调节负压及走罐快慢与轻重;吸拔后应立即走罐,否则吸牢后则难以走罐;走罐动作宜轻柔,用力均匀、平稳、缓慢。罐内负压大小以推拉顺利为宜,若负压过大或用力过重、速度过快,患者易疼痛难忍,且易拉伤皮肤;负压过小,吸拔力不足,罐容易脱落,治疗效果差。(六)针罐法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常用针罐法有以下几种:1.留针罐法于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拔留罐5~10分钟后启罐、出针。此法宜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但不宜用于胸背部,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从而引起气胸。2.出针罐法于有关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或持续快速行针后即出针,并于该部拔罐且留罐,吸出少许血液或组织液后起罐,用消毒药棉擦净。3.刺络罐法即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于施术穴位或患处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或三棱针、注射针、粗毫针点刺皮肤渗血,或挑刺皮下血络或纤维数根,然后拔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挑刺部用创可贴,1~2天伤口即愈。此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疹痒症等。(七)药罐法是指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常用方法有药煮罐法、药蒸气罐法、贮药罐法等。此外,尚有将备用药液(水)、药乳、药油、药膏、药糊涂于应拔部位或罐内壁而拔罐的。四、施罐与启罐(一)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