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例题本设计例题通过一个常用、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提高专业设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主要内容如下:(1)梁、板的结构布置;(2)荷载计算;(3)板的计算及配筋;(4)次梁的计算及配筋;(5)主梁的内力计算、包络图的绘制及配筋计算(6)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7)整理计算书;1、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某多层厂房的楼盖平面如图1所示,楼面做法见图2,楼盖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试设计之。设计要求:1.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2.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3.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模板及配筋图。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计算简图;(2)内力分析;(3)截面配筋计算;(4)构造要求;(5)施工图绘制图1.楼盖平面图设计资料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步骤:1、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所以板厚取。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截面宽,取。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截面宽度取为,柱的截面尺寸b×h=400×400mm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3、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2)、计算简图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4(a)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为b=25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120mm,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板的计算简图4(b)所示。3)弯矩设计值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表1(4)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9(5)板的配筋图绘制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如图图4(c)所示。图1-34(c)板配筋图(2)、计算简图由次梁实际结构图(5(a)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由表11-2,11-2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1-10和表1-1124(4)配筋计算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表1-12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复核截面尺寸: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X281=224.8mm,为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最后箍筋间距S=100mm。配箍筋率验算: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筋率下限为(5)施工图的绘制次梁配筋图如5(c)图所示图1-35(c)次梁的配筋图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5、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图1-36(a)主梁的实际结构(3)、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①弯矩值计算:35②、剪力设计值:③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荷载组合①+②时,出现第一跨跨内最大弯矩和第二跨跨内最小弯矩,此时:荷载组合①+④时支座最大负弯矩:荷载组合①+②时,图1—38主梁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②箍筋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验算截面尺寸:因此应在B支座截面左边应按计算配置弯起钢筋,主梁剪力图呈矩形,在B截面左边的2.3m范围内需布置3排弯起钢筋才能覆盖此最大剪力区段,现先后弯起第一跨跨中的2Ф25和支座处的一根1Ф25鸭筋,(5)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纵筋的弯起和截断①按比列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②按同样比列绘出主梁的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弯起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箍筋的最大容许间距Smax;钢筋的弯起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