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doc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教授、博士高等性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非常突出且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受批评率非常高的问题之一。一、高职高等性的内涵目前通常把它理解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即高职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与中职相比高在哪里?入学高职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新的价值?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一直纠缠在两种观点中,一种观点把高职定位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种观点则从人才分类理论出发,主张高职应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高职高等性是整个高职办学结构的高等性办学结构的高等性指办学机构的各个要素均体现出的高等属性。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课程建设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等性。高职办学结构的高等性主要体现在:高职要承担更为复杂的社会职责,尤其在引领技术文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培养能胜任更为复杂的技术性任务的人才;高职要建立更加规范、科学,面向范围更大的管理体系,这是适应高职更为庞大的办学规模的需要;(二)高职高等性是只有在课程内容与培养方式层面才能进行分析的高等性人们通常从人才类型理论寻找答案,如高技能人才观与技术型人才观。然而现实比之复杂得多:(1)工作岗位中的人才类型是人才使用的结果,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远为综合;(2)由于行业与地区的技术水平差异,单一的人才类型定位观点无法解释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3)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看,不可能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职位。问题不在于高职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而在于高职能培养人才的哪些能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只有在课程开发的思维框架中才能获得彻底理解。岗位面向、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可发展性、培养模式等均可能是获得高职人才培养高等性的重要参考维度。只有在课程内容与培养方式层面,对高职人才培养高等性的讨论才是有实际价值的。(三)高职高等性是基于技术科学的高等性布鲁贝克写道的:“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除了通过提升外部职能寻求高等性,高职要在最根本的意义上确立其在高等教育家族中的地位,必须获得知识论基础,这是高职高等性最为本质的内涵,是高职发展应当确立的战略方向。如果说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论基础,那么高职的知识论基础就应当定位于技术科学。所谓技术科学,包括技术实现的原理和方法。这些原理和方法是经过实验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稳定性,用科学概念或公式形式表达的知识。技术科学是架设在传统科学与实践领域之间的一座桥梁,其科学性使之不同于工作经验知识,其技术性又使它不同于传统科学知识。科学的发展及在实践中越来越复杂的应用,正使技术科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高职应立足于这一知识平台,在技术科学知识的开发、表述和积累中实现其高等性。二、高职高等性制约因素的文化分析企业管理专家:“除非你在改建团队的工作中再加上漏掉的一环——企业文化,否则你不可能在构建团队的努力中获胜”。(一)作为制约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指组织成员的基本信念、行为方式以及组织的基本管理运行模式等制约一个组织发展的真正因素,不是构成这个组织的某个局部要素,而是在这个组织中无所不在的一种无形力量,即文化基因,它决定了某组织吸收外部资源的能力以及组织成员智慧的释放程度,因而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二)制约高职高等性实现的文化基因对高职来说,制约其高等性实现的文化基因便是高职内部的管理模式高职能否应有效实现高等性这一发展目标,不是取决于高职业学院争取到了多少国家级、省级项目、精品课程或是教学名师,而是取决于它能否通过管理模式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积聚到真正有能力的教师,并使每位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这种管理模式的理念不是为了追求组织目标而如何去用好教师,而是如何为每位教师展示才华提供平台。它坚信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总和,将远远大于无论制定得多么高远的组织目标。只有拥有这种办学胸怀的高职才可能实现高等性。然而与这一信念相反的是,当前大多数高职所实施的是在公司、企业流行的所谓目标-手段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所重视的是组织的价值,而不是每位组织成员的价值,组织成员只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工具。或许可以说这是高职在发展初期为了争取到有限资源的无奈选择,但是如果高职长期沉陷在这种发展状态中无法自拔,那么高等性将是高职遥遥无期的理想。(三)高职转变工具主义管理模式的现实性分析高职要彻底转变工具主义管理模式,把高职建设成积聚人才并发挥其才智的平台,一方面要认识到管理模式在高职高等性目标实现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要真正尊重教师,重视教师个体智慧的价值。近10年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