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毕业论文-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doc

毕业论文-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疆师范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11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就成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而美术教育又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渠道和途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以创造性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其任务是注重把对学生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2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现状长期以来,中学美术课堂教育基本沿用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并辅以作业训练的传统模式,这种方式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失。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学校的“升学率”,用强制的方法将学校和家长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度过课堂45分钟,还有的学校干脆不开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具体而言“以绘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了对学生本质特征的分析。其结果必然是创造性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和中学生个性、情感的表达。最终只能使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效果。3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方法什么叫创造?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美国人说:“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信息的重新组合”。日本人说:“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我国在一些书刊上对创造下的定义是“只产生新的想法或新的事物,这种想法和事物是平常人难以预见的,并且显示了高度的技能和智慧”。那么,究竟什么是创造呢?简单的说:“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那每位美术教师就要肩负重任,在美术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保护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用新颖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给学生自由的发挥环境和空间经常鼓励学生探索学习。例如:在初中美术教材《变形与强调———动物图案设计》这一课中,我在教育实习时一位带课老师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首先出示了范画然后提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和大家平时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且还超出了他们固有的思想。学生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去认真观察对动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产生了兴趣。学生最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设计造型新颖、奇特美丽丰富色彩的动物,克服了以往没有观察不能表现细节、体现特征、马马虎虎、千篇一律的毛病。3.2因材施教、及时启发、促进创新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美术的精神,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的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突出,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扶植促其开花、结果。例如:同一命题的作业,每张作业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些画中的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的“闪光点”,老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要给予耐心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3渗透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