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输血并发症医学宣教!!!输血并发症(副作用)输血传播疾病输血传播疾病的种类:已知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和肝炎。见表一:表一、输血传播疾病与病原体输血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严格筛选献血者对献血者的既往医学史调查:在调查询问中,应特别注意排除高危人群献血。一般体格检查:严格的血液检验:增加检测项目、提高试剂质量(我国目前5项)HBsAG、抗HCV、抗HCV、梅毒试验和ALT2、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过程复杂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发生细菌和病毒污染的机会多遵循有关技术标准3、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影响安全因素措施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据美国最近资料报道,每单位血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估计如下:HIV1/49.3万,HCV1/10.3万,HBV1/6.3万。确定输血时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自身输血比较安全,应当提倡。保存血比新鲜血安全,例如4℃保存小时以上的血污传播梅毒的危险,保存两周以上的血减少疟疾传播的危险,保存10天以上的血可减少HTLV传播的危险各论:一、输血传播的艾滋病(一)输血传播艾滋病的状况(二)艾滋病的病原学及血清学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翻译先形成前体蛋白(p55),然后在HIV蛋白酶的作用下裂解成p17、p24和p15三个蛋白、由它们构成HIV的内壳(p24)和内膜(p17)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逆转录酶(p66)和整合酶(p31)。Env基因编码包膜糖蛋白前体(gp160)。Gp160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切割成gp120和gp41Gp120(称外膜蛋白),感染细胞时与CD4受体蛋白结合,构象改变,暴露出的gp41(称穿膜蛋白)可插入细胞膜,使膜融合致使病毒核心被导入细胞。HIV的抵抗力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和阳光甚敏感。HIV耐碱不耐酸。在15~25℃室温下HIV稳定,经4~7天仅部分病毒灭活,且病毒仍能复制。(三)HIV的传播途径及感染T细胞的机制三大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HIV侵入T4细胞机制:吸附(gp120,CD4受体)---进入(gp41)---逆转录(酶,RNADNA)---结合(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前病毒-激活(T4)---v大量复制---释放(芽生方式),T4细胞随之破坏。HIV感染后的发病机制:过去认为:感染后,长期潜伏在人体细胞(CD4细胞等),只在感染后期才大量复制,导致CD4细胞大量死亡引起艾滋病。现在学者认为:一经感染,高度复制,又快速清除。快速消长,动态平衡。一个感染HIV者每天产生和清除1.8×109个CD4淋巴细胞。启示:对HIV感染者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五)HIV感染的咨询二、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三、输血相关梅毒四、输血相关疟疾我国输血疟疾绝大部分为间日疟据WHO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罹患疟疾人数多达5亿,至少有200万人死亡。疟疾可通过输血传播。随着各国经济不断发展,各国的移民、旅游业和人口流通性不断扩大,使献血者中隐性带虫者也不断增多,输血相关疟疾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输血相关疟疾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延误诊断,对原有严重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和婴幼儿可能有致命的危险。疟原虫生活史蚊子输血相关疟疾的预防1、严格审查献血者疟疾史:我国规定患过疟疾的人3年内不得献血。2、做血液疟原涂片检查或其他方法的检验:厚涂片镜检:漏检率高灰黄层分析法(QBC):快速、敏感、特异,检出8倍于常规血涂片法,但器具十分昂贵。其他:虫体抗原检测、DNA探针检测、疟原虫DNAPCR检测等,但花费大、费时。唯一的办法:用抗疟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防治3、服抗疟药物预防:疟疾流行区,给受血者口服氯喹每日200mg,共4日。或在输血后立即给病人口服氯喹0.6g。此药毒性低。我国四川省规定来自疟区的献血者必须服用氯喹0.6g,一次口服。据报道,该法对防止输血传播疟疾和献血者间疟疾传播都有很好的效果。五、输血相关HTLV-Ⅰ/Ⅱ感染所有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重要的结构基因gag、pol、env和调节基因,都有亲细胞性,并通过非肠道途径及体液密切接触传播。HTLV-Ⅰ/Ⅱ基因序列有65%同源性,有一大部分抗原重叠,在血清学上不易区别。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献血者HTLV-Ⅰ抗体血清流行率:10186名献血者中,血清HTLV-Ⅰ阳性率0.03%,实际只查出3名HTLV-Ⅰ感染者(经WB和PCR确证),均为福建人。日本最高(血清学调查显示)8.0%,最低0.5%(地理上有明显差异)输血相关HTLV-Ⅰ/Ⅱ感染的预防对献血者和血液制品进行HTLV-Ⅰ/Ⅱ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