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编辑原创.docx
上传人:Th****8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班数学教案编辑原创.docx

大班数学教案_1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集锦六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正确判断并能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活动准备1.猪、兔、狗毛绒玩具各一件;中型跷跷板;相关的电脑课件。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2.多种材料的探索。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璃球重。(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3.生活中的运用。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一样重。(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师:用什么方法能使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幼:盛进水或装上东西。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现在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幼:东西全倒掉或都装上一样多的东西。4.利用课件,拓展思维。(1)倾斜的天平两端分别是一个西瓜和几个梨。师:请问天平两边怎样才会平衡?幼:最好的办法在跷起来的那边再放些梨。(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支粗蜡烛和两只细蜡烛,两边重量相同,教师将两边的蜡烛同时点燃。师:如果两边的蜡烛燃烧的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幼(争辩后最终给出答案):是平衡的。(3)天平显示皮球和冰块一样重。师: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5、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加深对物体轻重比较方法的理解。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大班数学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重点:发现不同的组合方法。难点:根据提示进行简单推理。二、活动准备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三、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小猴。(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2)教师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7)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2、再次出示图片小松鼠。(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