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1 教师用书 UNIT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1 教师用书 UNIT1.doc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教师用书UNIT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现代英语教师用书1-2.indd112/23/103:20:41PM现代英语教师用书1-2.indd212/23/103:20:41PMi编者说明本书为《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ContemporaryCollegeEnglish)教材第一册的教师用书,供使用该书的同行们采用。我们多年来一直担心这类教参会妨害同行们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但又觉得作为编者有责任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建议。最后只好两害取其轻,选择一些较为基本的东西,给使用者作参考。本书也可以为使用我们教材的学生提供某些方便,但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他们不会对此产生依赖,误以为抄录教参可以代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为了照顾自学者的需要,我们在本书中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方便他们的使用。关于本套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教学目的、基本框架和使用方法,我们在相应的学生用书的前言里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仅就教师用书本身的五部分内容分别作一些介绍。1.每单元的第一部分是对TextA中内容和背景的介绍(Introduction)。作为精读课,如何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同一篇文章,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采用“课文导读”的说法,以避免患那种以督导自居,动辄强加于人的狂妄而又幼稚的毛病。我们只是尽我们的力量,对课文做出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分析,和同行们商榷、交流。我们相信,经过实践,我们一定能一起做到对课文比较全面地掌握。在这一部分里,我们还对课文的结构(Structure)做了简单的分析,提供了课文的提纲(Outline)。此外,我们也对课文的处理和围绕课文进行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TeachingTips)。2.每单元的第二部分是TextA中的语言重点(LanguageFocus)。其中包括词汇和语法两大项,项目下面列出了本课有用的新句型、新语法、新短语、新词组、新搭配,以及构词法的新规则等。此外,还对应该特别重视的词汇提出了建议。我们虽然不能要求学生全部正确熟练掌握所列各项,但是一定要培养学生对语言重点的判断以及归纳的意识、自觉性和能力。3.每单元的第三部分是对TextA的详细分析(DetailedDiscussionoftheText)。通过分析,希望解决语言难点,让学生真正透彻理解课文。其中还有对重点词汇、词组、句型及其用法的介绍、归纳和训练。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要掌握时机和分寸,一定要及时恰当,避免过早或过多,反之也不可取。对课文要理解透彻,还必须对其内容观点加以分析。学生用书中每课课文的课前预习和各项口语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4.每单元的第四部分是课文的译文(TranslationoftheText)。这是旧版教师用书中没有的项目。因为我们担心使用本书的自学者会过分依赖中文,而忽视循序渐进地打好英语现代英语教师用书1-2.indd112/23/103:20:41PMii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教师用书基本功。但如果能正确使用本教参,学生对照汉语和英语两种文本,对于正确理解课文应该会有积极的意义,对日后翻译技巧的培养应该也是有利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翻译是一种艺术,翻译家历来提倡的“信、达、雅”这三点我们可能无法全部做到。一来限于我们的水平;二来我们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使用者通过对照译文更好地掌握课文。所以我们只能力求忠实于原文,不敢有更高要求。5.每单元的第五部分是练习答案(KeytoExercises)。关于这一部分,有几点需要特别加以说明。首先,我们虽然尽量提供各个练习的答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练习,比如口语练习中的对话讨论,很难提供标准答案,勉强提供恐怕会画蛇添足,贻笑大方。所以只能让使用者自由发挥。其次,有不少练习其实可以有不止一个答案,比如翻译,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译文。我们在答案中只能根据该练习考查的重点来提供其中一种。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不要因为我们的参考答案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第三,我们在有些地方除了提供答案,还作了一些说明和解释。希望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但语言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东西,我们在告诉学生各项条规的时候,必须慎重。最后,请允许我们对采用本书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和歉意。由于水平有限,加上编写过程永远没有编者希望的那种从容,所以每次交稿的时候,总是留下很多不安和遗憾。希望采用本书的老少朋友不吝指教。好在现在从网上取得各种材料十分便当,而且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超越大批才华出众的教师的实践发挥。这些都已经成为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