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丰润区银城铺乡李庄子中心小学闫翠银我记得过去在习作教学备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教材对这一单元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内容上要求写什么,写法上要求怎么写,然后再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环节。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文教材,轻车熟路,比较容易驾驭。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些弊病,这主要是限制比较多,难以有针对的设计作文教学,同时容易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指导“怎样写”上,而忽视了“写什么”的指导,怎么使学生”乐于写”就考虑得更少了。使很多学生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学生习作的本质是什么呢?结合课改实践,在新课标中我找到了答案——写作教学新理念的核心是还原作文的本来面目。这从“课标”“3.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的第一段就可以看出来。1.“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体现出写作是生活的需要的思想,作文本来就是如此。请问那一个人一辈子只是为了考试才写作呢?2.“课标”还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3.“课标”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说作文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要为学生服务。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这三点是作文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北师大教材可能就出于这样的考虑,每次作文只是给一个大的内容范围,同时还给几个内容选写。这就给我们教师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地方、学生的生活需要来选择内容;在作文的指导上可以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当然,这也就对教师有了较高的要求。我们怎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呢?1.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做法1:引导学生愿意表达自己在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中的想法、做法,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要说,不要过多限制说什么内容,说多少,怎么说,就是想着法子让每位学生不怕作文,爱作文,使学生习作生活化。案例1:学完第一主题单元“亲情”的三篇主体课文后,让学生试着写一些反映亲情的习作,我把草稿看了一遍,发现很多同学的选材不错,如写妈妈病了,自己帮妈妈找医生、买药、做饭等,这样的事可以反映亲情,但内容很简单,只是把事情的经过罗列出来,没有什么情趣。于是我反思初稿的指导,只是指导学生选什么事来写,所以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找到了症结,就要对症下药,我提出了让学生“编故事”的设想。别以为说编故事就是说瞎话,你看小说里不是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吗?小说通过这种情景描写,能够烘托气氛,映衬人物心理,让我们读后感觉真实,有如身临其境。于是在习作修改指导时,注重情境化描写的指导。首先举例:你看到过有人牙疼的情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腮帮子肿大,鼓起来了;总用手捂者,话都说不清;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疼得直撞墙??因为这都是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我抓住时机,要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加入这些描写,然后再想一下,你看到亲人有病这样痛苦,心情会怎样,会怎么想,怎么做,在自己的习作中写出来,要把话说明白。学生没有了写作的畏难情绪,纷纷动笔,有的修改,有的重新构思写作,结果自然令人满意。做法2:降低习作评价的高度,是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的重要保证。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只要学生能写出一段话即可。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因此,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三年级的习作。其次,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过急,不能因为这一些,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在评价时就应该给予肯定,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修改上。2.能不拘形式地写。做法3:在符合习作要求的前提下,不限制题材。案例2:学完了第三主题单元“读书”的三篇主体课文后,“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是“写一次借书经历”或“介绍一本好书”,要求选一项,写一写。在开始指导学生写作“介绍一本好书”时,我先拿出一本书向学生介绍,从封皮封底的字、画,到书中的目录、内容,都说到了,试图让学生也学着介绍;在指导“写一次借书经历”时,要求学生说清为什么借书、怎样借书、怎样还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