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要求世界主要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的分布第2课时地质.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考要求世界主要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的分布第2课时地质.ppt

学考要求世界主要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的分布第2课时地质.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地质灾害房屋(2)滑坡①概念: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②频发区:山区。③危害: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______________。(3)泥石流①概念: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______________的特殊洪流。②分布:山区。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较频繁。③危害:不仅具有滑坡的危害,还对城镇、矿山、乡村等造成毁灭性冲淤。(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特别提醒]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它们的关系如下:2.滑坡和泥石流区别条件[特别提醒](1)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的爆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2)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3)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弈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位置如下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题,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①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④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⑤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⑥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依据图中震中位置可知,震中附近人口密集,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第(2)题,可从滑坡形成的条件入手。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形成条件是:地表物质松散;形成一定的软弱面;有一定的动力(重力或者雨水冲刷等)。材料中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由于地震导致地表物质破碎,容易形成软弱面,又因多日降水,导致土层松动,软弱,面很脆弱,容易形成滑坡。答案(1)①两个地震先后到来会有叠加效应,余震多;②震源较浅,导致烈度大;③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倒塌情况严重;④震中位于县城,人口密度较大。(2)①前期发生多次地震,岩体破坏,土质疏松。②灾后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层松动,易形成滑动面。二、海洋灾害2.风暴潮(1)成因:由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等大气运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2)类型:热带风暴潮和________风暴潮。(3)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建设,造成人员伤亡。(4)分布:热带与温带沿海,尤其是_____________、日本、美国、________等国沿海。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1.风暴潮的类型及危害[特别提醒]两种风暴潮的比较2.赤潮的成因及危害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7年3月22日,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201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元,死亡(含失踪)60人。其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2%;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解析由于我国地跨热带、温带地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都有。由于海南岛位于热带海洋,受热带气旋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所以分布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