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概述2、食物中毒的特点3、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1、沙门菌食物中毒(1)、流行病特点Salmonellaspecies沙门氏菌(2)中毒表现(3)预防2、葡萄球菌食物中毒CategoryBDiseases/Agents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在血平板上的生长状况(1)发病特点(2)中毒表现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恶心,剧烈而频繁的呕吐水样便腹泻起病急,病程短(3)预防措施*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防止肠毒素形成食物存储时应保持低温,通风良好3、肉毒梭菌食物中毒(1)发病特点(2)中毒表现1).潜伏期不定2).中毒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3).症状轻重不同,致死率高(3)预防1).自制发酵酱类时,原料清洁,腌前冷却,盐量达14%以上,提高发酵温度2).不吃生酱3).肉毒梭菌素不耐热,食用前加热,以灭活毒素80°C30分钟或100°C10—20分钟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发病特点(2)中毒表现上腹部绞痛,水样便腹泻、部分患者出现血水便和粘血便(3)预防措施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2).加工海产品要烧熟煮透,加热到100℃,30分钟灭活3).烹调或调制海产品生冷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4).加工过程生熟用具要分开。5、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EscherichiacoliO157:H7大肠杆菌O157:H7(1)发病特点(2)中毒表现B.感染型中毒1)侵袭性大肠杆菌表现:血性腹泻,发热(类似痢疾)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表现:水样腹泻,腹痛(3)、预防措施河豚鱼中毒(2)、中毒表现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很短(10分钟-3小时)初感全身不适→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口唇、舌尖及手指末端刺痛发麻→感觉消失而麻痹→四肢肌肉麻痹,身体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状态)。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体温下降。一般预后不良(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于4-6小时内死亡,快者10分钟死亡,抢救及时8-9小时未死亡者多能恢复)病死率40%-60%。(3)、预防措施捕捞时要鱼中的河豚鱼挑出,以免误食。按《水产卫生管理办法》,禁止出售。加强宣传,说明其危害性,学会识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加工食用的,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要,必须去除内脏、头、皮等含毒部位,洗净污血、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加工废物应妥善销毁2、鱼类引起组胺中毒组胺是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组胺。含组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易形成组胺的鱼、大部分这海产青皮红肉鱼(油桐鱼、鲐巴鱼、鲭鲇鱼等)这些鱼皮下肌肉的血管系统比较发达,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胺酸脱羧形成组胺。中毒机制: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鱼类组胺允许量100mg/100g.组胺中毒(1).中毒表现组胺中毒特点发病快(潜伏期数分至数小时)症状轻恢复快中毒症状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眼部结膜充血头痛、头晕、胸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哮喘等(2)、预防措施防止鱼类腐败变质,保证在冷冻条件下运输和保存鱼类市场不出售腐败变质鱼。对易于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烹调时加入适量雪里蕻或山楂,可使组胺下降65%以上。组胺为碱性物质,烹调时加醋可降低其毒性。过敏性疾患者,不宜吃此类鱼。雪卡毒素贝类中毒3、毒蕈(xun)中毒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蘑菇在我国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风味,且有营养价值。可食用蕈近300多种。毒蕈是指食后引起中毒的蕈类,毒蕈类约100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毒蕈中毒的发生往往由于采集野生鲜蘑,误食毒蕈而引起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目前对毒蕈毒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一种毒蕈可能有几种毒素。毒磨菇(毒蕈)(1)中毒表现(4个型)第一种、胃肠毒型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蕈代表为黑伞蕈属和乳茹属(黑汁鬼伞、毛头茹等)。对有毒物质了解不足,可能与类树脂物质、苯酚、类甲酸物质、胍啶、蘑菇酸等有关。潜伏期:10分钟-6h,主要症状:剧烈腹泻、腹痛(上腹部和脐部疼痛为主)。病程2-3天,死亡率低。第二种、神经精神型(4种毒素)(1)毒蝇碱------一种生物碱,兴奋副交感神经存在于丝盖伞属,杯伞属等蕈类中。主要作用于副交感神经,食后15-30分钟出现症状,最突出的是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腹痛、流泪、脉博缓慢、瞳孔缩小、呼吸急促,幻觉。(2)蜡子树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