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到软组织所致急性或慢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或)肾病变流行病学1、原发性多数原因不明,常伴有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病。约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约1%是酶缺陷。最新研究,痛风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在染色体4q25区2、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银屑病需引起重视。结节病、甲旁亢或甲旁减。1、尿酸的来源:外源性:富含核蛋白食物的核苷酸分解。内源性: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核酸分解而来。占总量的80%。内源性较外源性重要。2、排泄:1/3的尿酸通过肠道降解,2/3经肾脏原型排出。原发痛风中80%-90%为排泄下降。尿酸的来源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尿酸清除过少约占痛风病人的90%尿尿酸<600mg/d(5天限制嘌呤饮食)通常肾功能和尿酸的生成正常可能机制: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或分泌减少可能病因:多基因遗传缺陷尿酸产生过多占原发痛风的10%5天限制嘌呤饮食后,尿尿酸>600mg/d,(普食时尿尿酸>1000mg/d)病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的缺陷,多数为多基因缺陷有研究发现:年轻时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子主要是高血脂。中年时期,多与饮酒、肥胖等生活习惯有关。老年时期,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为利尿剂的使用与肾脏合并症的产生。男性痛风集中在40~70岁,女性集中在60~70岁,男性痛风多见于中年、肥胖体形、喜食高嘌呤类内脏、嗜酒者,而女性多为绝经后或70岁以上,瘦弱体型、喜素食不饮酒但有多年服用利尿剂病史。国外多个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肥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痛风可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无症状期只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而无任何症状由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发展至痛风一般经历数年至数十年,也可终生不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的机制不明确,但通常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一旦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中任一表现者,即标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终止和痛风病的开始。故该期被视为痛风的前期状态。急性关节炎期以春季较为常见,秋季较少促发因素:85%的病人能有促发因素,如饮食过度,局部外伤,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过度激动,感染,手术或药物、紧张、受冷受潮前驱症状:70%的病人有前驱症状,如局部不适感,头痛,失眠,易怒,疲劳,消化道症状,下肢静脉曲张,肾绞痛关节炎的特点:第一次发作多发生于凌晨突然发生,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多在大足趾的蹠关节,也可发生于足弓,踝,跟,膝,腕,指和肘关节多侵犯单个关节,偶可多个关节同时受累,大关节可伴有关节腔积液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痛,热可有全身症状持续1-20天,经治疗缓解或自我缓解少数患者可遗留皮肤色素沉着,瘙痒和脱屑.间歇期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少数只发作一次间隔时间为0.5-1年,少数长达5-10年未用抗尿酸药物者,发作次数渐趋频繁慢性期慢性关节炎痛风石肾脏病变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者逐渐进展为慢性关节炎期发作次数渐趋频繁,持续时间长,疼痛逐渐加剧,间歇缩短受累关节逐渐增多晚期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功能障碍或丧失痛风痛风石大小不一出现于发病后3-42年,平均11年,小于5年少见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见于耳廓,手,足,肘,膝,眼睑,鼻唇沟等发生时间短的,经治疗后可变小或消失,但时间长,质地硬者难消失痛风石可溃烂,形成瘘管.肾脏病变痛风性肾病肾脏病理检查90-100%有损害,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特征:肾髓质或乳头处有尿酸盐结晶,周围有圆形细胞和巨大细胞反应,呈慢性间质性炎症。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以后渐渐进展为持续性蛋白尿,肾脏浓缩功能受损,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少数病人关节炎症状不明显,而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表现尿酸性肾石病肾结石的发生率为6%--30%,其中70%为尿酸盐结石。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感觉。较大者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由于痛风患者尿液pH值较低,尿酸盐大多转化为尿酸,而尿酸比尿酸盐溶解度更低,易形成纯尿酸结石,X线常不显影,少部分与草酸钙、磷酸钙等混合可显示结石阴影。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有关40%病人尿路结石出现先于痛风发作16%的结石是在用促尿酸排泄药物以后发生,结石的发生在用药早期急性梗阻性肾病痛风与代谢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