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白话字词,掌握“俄而、怅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背诵两篇短文。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语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抽象的性情特点。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取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1、把握本白话语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初却“入门不顾”,能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朗读法。先生初步接触白话文,理解起来有必然难度,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准绳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先生的思想,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能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先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求与点拨相结合,进步教学效率。3、延伸浏览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工夫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先生浏览。【教具预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浏览材料、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先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先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先生讨论有争议的成绩,在彼此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想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酷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甚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去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先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先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次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普通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言语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三、研读《咏雪》1、先生自在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2、把先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问,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成绩,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3、选三个先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先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捉住它的核心。4、先生分组探求成绩:⑴各组发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成绩。⑵教师归纳成绩:可能提出的成绩有:①谢家聚会吟诗,为甚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描述雪的比喻吗?⑶先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点。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情的工夫、地点、人物及主体事情等丰富的内容。正由于“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情。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怅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誉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着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