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的经历及思考.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命题的经历及思考.ppt

中考命题的经历及思考.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要求高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社会实践(实践取向社会活动)公共参与2016年宁波市保送生考试历史意识(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历史意识(历史评判)备考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建议建构考点知识网络备考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建议备考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建议精“炼”试题聚焦立法,感悟法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治是一种理念。启蒙思想家认为:要求孤儿参加强制劳动的法律是不正义的。习近平指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保护某些部门利益的倾向)、争权诿责(争权夺利,推脱责任)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利用法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1)联系上述材料,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指出怎样的法律是好的法律。材料二:法治是一种制度。《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2)《立法法》的上述规定包含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材料三:法治是一种行动。2015年5月21日,交通运输部表示,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于今年内发布。指导意见将统筹兼顾乘客、驾驶员、企业、平台和社会等各方的利益。小王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对这个问题有一肚子的话想说。(3)为了让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更完善,小王可以建议爸爸怎么做。从史料中汲取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史料“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回答问题。史料一:见下图史料二: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毕士麻克(人名)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引自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请你列举l8世纪前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以印证图①创作者所表达的中国印象的合理性。(2)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有关史实予以说明。(3)图③的作者用“中国时刻”表达着对当今中国崛起的肯定和赞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应当如何从这二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8年抗战"全改为"14年抗战"日本侵华大事年表(1887-1937年)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清国征讨方略》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割占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1905年借日俄战争夺占南满、旅顺和辽东等地1914-1915年借“一战”夺占青岛和济南各城,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1928年再次侵占青岛、济南,阻止北伐军进兵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驻军1933年大举进攻长城沿线1934年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中央军被迫撤离河北1936年制定确保其东亚大陆地位“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史料一:综合思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