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探究与教师引领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三小学张杰志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教师组织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把握探究方向,从而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达成探究学习的目标。关键词:探究学习;教师组织引领作用;探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综观整套教科版科学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就充分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课标理念。可以说,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以一个接一个典型的、优化的探究活动结构在一起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内容,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学习应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一、课前预测,作好探究准备。科学课的探究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学习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辅助性的、实验性的材料作为支撑。缺乏必要材料支撑的探究学习往往是不完整的、缺乏成效的,甚至很难称之为探究学习。同时,缺乏必要材料支撑的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前,教师应根据探究学习的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课前预测,作好探究学习的准备。这种准备主要体现为探究材料的准备。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应尽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准备探究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生自己去准备一部分材料,使他们认识到探究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使他们提前地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同学之间商量,共同准备小组活动材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三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习惯。学生对自己参与准备的材料,能更加爱惜,对一些有再利用价值的材料,探究完成后他们也能够较自觉的进行清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要让学生准备力所能及的材料;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此外,除材料的准备外,如果是一些室外、校外的探究活动,教师还有必要对天气、探究环境、安全因素等作好充分的考虑,以保证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它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为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探究学习往往易受情绪因素的影响。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教师指着讲台上用红帕子盖着的装有沉浮子的塑料瓶对学生说:“老师这节课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想看吗?”学生一下就来了精神,接着教师简要介绍了小魔术的特点:“小魔术的名称叫听话的小笔帽,老师叫它上来它就上来,叫它下去它就下去?信不信?”然后教师煞有介事地为学生表演,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再问一句:“想学吗?”很自然地引入课题。在这样的探究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探究学习就很容易取得良好效果。三、动态调控,把握探究方向。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尽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探究学习应一切都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或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探究。因为对于才接触科学学习不久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独立进行探究的能力。如何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使探究学习指向探究目标有序进行,既不由教师牵着学生的思维完全沿着老师的预设轨道行进,也不致使学生的探究信马由缰失去方向,这实际反映了一个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控教学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梳理、筛选,哪些是对探究目标有帮助并切实可行的,哪些是与探究目标关系不大或目前无法实施的,适时作出判断,对探究进程进行动态调控。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先引导学生把1号(盐水)和2号(清水)水槽里的水分别烧干,在一块铁片上得到了白色的颗粒,又引导学生在水里加盐使马铃薯浮起来了,这时似乎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出1号水槽里的水是加了盐。但就在这时,有位同学提出疑问:“老师,我认为加在杯中的盐和铁片上的白色颗粒不太一样,这种白色颗粒就是盐吗?”这似乎出乎教师的预料,如果这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盐,或许学生也能接受。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