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例管引流术后护理查房目录是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人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若引流量突然减少,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打折、扭曲或脱出。3.地址:温州市永嘉县桥头夏科氏三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需此顺序出现)。患者在2月14号上午9:30进手术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腹壁疤痕切除、肠黏连松解、肝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于11:30安返病房,术后主要治疗该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的防治。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道梗阻与胆道高压不解除,则危及患者生命。对于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老年人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应延迟拔管49×10^12/L、、PLT270×10^9/L;查房内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查房内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若病人食欲增加无腹泻,说明效果好:若出现腹泻,说明胆汁消毒不彻底,应增加煮沸时间和滤过次数。该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的防治。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概念主要用于胆道狭窄、胆道探查、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肠吻合等手术后是留置在胆管内的一根T型橡皮管病因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疾病预防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概念保护引流口周围皮肤(氧化锌)由于严重胆道化脓性炎症、胆道高压、内毒素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表现为持续弛张热型,黄疸日渐加重,表示肝功能受到损坏,神志改变、脉快而弱,有中毒症状。为肝外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炎的典型症状。该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的防治。手术原则是解除梗阻、减压胆道、通畅引流,力求简单快速。患者在2月14号上午9:30进手术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腹壁疤痕切除、肠黏连松解、肝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于11:30安返病房,术后主要治疗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Retrogradeinfection)。原因:与手术切口有关理遵医嘱给予腹带加压、补液、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参加人员: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护师、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尿常规:淡黄色、微混、酮体++、蛋白+,余项正常若引流量过多,提示胆管下端梗阻。手术原则是解除梗阻、减压胆道、通畅引流,力求简单快速。护理要点(拔管指征※)一例T管引流术后第2天护理查房一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术后第2天护理查房病史汇报患者一般资料主诉与诊断入院查体辅助检查治疗计划手术治疗T型引流管(T-shapedrainagetube)一、引流的目的(DrainagePurpose)二、护理目标(NursingObjective)三、护理要点(Nursingkeypoints)2.保持有效引流: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高于腋中线,保持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24小时每30min挤压引流管一次,以后每1-2小时挤压一次。3.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Retrogradeinfection)。4.观察色、质、量:正常肝细胞每日分泌胆汁800-1000ml,呈黄褐色或者黄绿色,清亮,有一定粘性。术后1-2天,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液,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颜色。术后24小时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逐渐减少至每日约200ml。若引流量突然减少,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打折、扭曲或脱出。若引流量过多,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胆汁还纳◆胆汁引流过多会丢失大量胆酸、胆盐,致消化力下降,遵医嘱可选择无脓无感染的胆汁,煮沸过滤后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若病人食欲增加无腹泻,说明效果好:若出现腹泻,说明胆汁消毒不彻底,应增加煮沸时间和滤过次数。6.拔管的护理:若T管引流引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体温正常、黄疸减退、引流量逐渐减少至每日200-300ml,术后10-14天,可考虑拔管。对于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老年人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应延迟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腹痛、饱胀、发热、黄疸的出现,1-2日后全日夹管,观察患者反应,拔管前行T管造影,若胆道通畅、无残留结石,开放引流充分排出造影剂,1-2天后拔管。造影发现仍有结石残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待纤维窦道形成坚固后,再拔出T管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拔管后: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胆汁性腹膜炎表现;残留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可自行闭合;如管口局部有胆汁流出,应右侧卧位,及时更换敷料,周围皮肤涂氧化锌保护。四、注意事项(Announcements)查房总结及问题思考小结(B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