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31220课程名称: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学时:32学分:2.0学分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部门:化生学院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考核要求:平时成绩占30%出勤1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1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或论文为100分,按得分×70%计算),综合成绩评定为百分制。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汪东风主编,《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王璋主编,《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江波主编,《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食品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食品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了解食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其它理论课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主要组分的结构、性质和在加工保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掌握控制这些变化的要求和方法。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水4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64第四章脂质45第五章蛋白质66第六章酶47第七章维生素与矿物质28第八章色素和着色剂29第九章食品风味210第十章添加剂简介2合计3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使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主要成分的化学特性、食品微量成分的化学特性、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成分的变化、食品风味与呈味物质以及食品添加剂等,为以后从事食品、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检测以及食品生产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打下基础。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1.1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及发展概况。1.2食品化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和学习方法。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及发展概况;掌握学习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及发展概况4、教学建议:第一堂课要讲清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章水1、基本内容:1.1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结合水的概念。1.2水分活度的定义、测定方法及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1.3食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1.4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结合水的概念;熟悉掌握水分活度的定义、测定方法及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食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教学重点、难点:水分活度的定义、测定方法及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食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4、教学建议:增加适量习题,以提高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第三章碳水化合物1、基本内容:1.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1.2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1.3食品加工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反应:水解反应、脱水反应、热降解反应和褐变反应。1.4单糖和寡糖在食品中的功能:亲水性、与风味物的结合、食品风味物的形成。1.5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的结构与在食品中的功能。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熟悉掌握水解反应、脱水反应、热降解反应和褐变反应;单糖和寡糖在食品中的功能:亲水性、与风味物的结合、食品风味物的形成;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的结构与在食品中的功能。3、教学重点、难点:单糖和寡糖、多糖在食品中的功能4、教学建议:除增加适量习题外,还可结合实验内容讲解。第四章脂类1、基本内容:1.1命名与分类,食品中的脂类。1.2物理性质:同质多晶现象。1.3化学性质:脂解、自动氧化、抗氧化剂、热分解、油炸过程中的化学变化。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脂类命名与分类,熟悉脂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教学重点、难点:脂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教学建议:除增加适量习题外,还可结合实验内容讲解。第五章蛋白质1、基本内容:1.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一般性质。1.2蛋白质变性:物理因素引起的蛋白质变性和化学因素引起的蛋白质变性。1.3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水合、溶解、粘度、凝胶化、组织化、乳化、泡沫等性质。1.4蛋白质的营养性质: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和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5新蛋白质资源的开发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