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工艺流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模具装配工艺流程.doc

模具装配工艺流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具装配工艺流1-1接收工作指令、图纸、工艺卡片。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1-2领出标准件。1-3准备工具、量具。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2-1水、气、油路孔、吹干净,装好中堵、堵头。2-2滑块限位面在主镶件上,主镶件单面磨小不能超过0.02毫米2-3斜顶杆配入主镶件,斜顶杆顶部形面与主镶件形面接平。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3-1小镶件配入主镶件,单面缩小0.005毫米。3-2密封圈必须完好无损,高出平面0.3-0.5毫米。3-3固定镶件时,螺丝必须对角慢慢旋紧。4-1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以每平方厘米10公斤压力,试压30分。4-2耐磨片表面应有0.05毫米左右余量待配。4-3封料口有余量时以磨凸模为原则。(工艺卡有要求除外)5-1有细、长、薄型芯需要插穿的,必须有工艺垫块。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必须有工艺垫块。5-2滑块上耐磨片不容许手工打磨,。耐磨片沉孔必须高于螺丝0.5毫5-3顶针装配时的手感以拇指轻轻推进为好。配工艺流程图6-1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顶针台阶必须低于平面0.02—0.05毫米,如果高出平面,不允许修磨顶针台阶,应修整固定板台阶。6-2装好动模部分并在动模和推板间放好合适的工艺垫块,准备6-3有推管的模具,把推管内针磨尖。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7-1利用推管内针从推管内孔深入,在底板上引出定位尖。件上,主镶毫米7-2顶针高出0-5丝,光洁度可比型芯低一个等级。透明料除外,斜顶杆顶7-3拆下顶针前将顶针编号。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8-1按推管内针引出的中心,钻、攻内针固定孔。,单面缩小损,高出平8-2分别依序装好动、定模部分镶件顶针不能加油。必须对角慢8-3压紧螺钉,拉料钉与螺钉应有0.01-0.05间隙。斤压力,试9-1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装好定位圈压紧螺丝。毫米左右9-2用红丹,确认定模底板与浇口板贴合。磨凸模为原9-3装好锁模块、水管接头、漆上天号,把模具吊到规定地方。装配详细说明1.按图尺寸检查所有零件的水、气、油路孔并去毛刺,吹干净(特别是油孔)装好中堵、堵头,用顶针、镶针来检查顶针、镶针孔,配合间隙以用手轻轻推进为好。2.试装主镶件,检查与模框的配合,装不进去时,按零件图基准,单面或双面修磨需要插穿的,塑料模具装配手顺书许手工打磨,。毫以拇指轻轻2.试装主镶件,检查与模框的配合,装不进去时,按零件图基准,单面或双面修磨主镶件,对滑块限位面在主镶件上的,主镶件外形尺寸单面磨小不能超过0.02毫米3.斜顶杆配入主镶件,斜顶杆顶部形面与主镶件形面接平(以受压后稍低为好)配好后拆下斜顶杆上油。4.按图尺寸检查所有的小镶件、镶针、内滑块的配合尺寸,倒角去毛刺后分别装入主镶件,配合间隙视零件大小以单面小0.01到0.015毫米为好,如遇不能达到要求时以加工外形为原则,凡从正面装入的小镶件全部用螺丝固定。5.检查整套模架有否在搬运加工过程中碰撞而产生的变形(凸起)视情况用锉刀或油石修平,吹、擦、吹把水、气、油路孔、螺丝孔彻底搞干净。装入密封圈,把组装好的动、定模主镶件再吹一遍装入模板用螺丝固定(螺丝必须对角慢慢旋紧)装冷水接头、连接水管试压,确认后拆下水管、接头。6.滑块耐磨片表面应有0.05毫米左右余量待配,装上滑块、压条,配准滑块到位,当滑块的头部与主镶件封料口有余量时要看清该零件的工艺卡片或与工艺人员沟通了解应加工哪一个零件,装好滑块斜面上的耐磨片。7.合模前先把滑块拆掉,装上直身锁、精定位,看清工艺卡片有否特殊要求,有细长、薄型芯需要插穿的,小模具人工合模时,模具必须竖起来用小的铜榔头轻轻合模,稍有感觉立即分开,重复此动作直到有其它零件接触方可正常合模。8.小镶件有余量需要修磨时以修凸模为原则、分型面需要修磨时以修凹模为原则,所有被修磨的面不能塌角,遇到避空位碰穿时,余量不多可先打磨,合模完成后上机床重新加工,总之所有部位仍应保持横平竖直圆是圆角是角。9.装上滑块再次合模,滑块耐磨片角度有误差时应先检查,纠正后继续合模,不容将错就错造成耐磨片不平行,螺丝柱头高出耐磨片时不能车、磨柱头,如果时间紧,先车、磨柱头但事后必须纠正。10.垫上大于顶出高度的木块,放上顶针固定板、插入回程杆开始装顶针,装入时的手感以拇指轻轻推进为好,包括带定位的顶针,当手感很紧时应检查顶针固定板与动模板的位置偏差或动模板避空孔不直所致,误差在0.2毫米之内时可通过放大孔来解决,超过时应与设计或工艺沟通,不可强行敲入,顶针台阶不能高出平面,而且至少要看见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