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疗学第七章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疼痛诊疗学第七章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pptx

疼痛诊疗学第七章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疼痛诊疗学第七章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第一节疼痛得神经外科治疗新技术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顽固性腰腿痛(背部手术疼痛综合征,FBSS)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周围缺血性疼痛、难治性心绞痛残肢痛/幻肢痛其她:神经根性疼痛、蛛网膜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并发症(四)禁忌证1、治疗前评估:心理评估;疼痛性质分析。2、脊髓刺激器安放:1)测试:临时电极、永久电极2)永久电极放置、刺激器安放。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第二节疼痛得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得分类及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神经和体液得调节作用,一、电疗法(一)低、中频脉冲电疗法(1)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1)离子浓度得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传导性离子移动使阴极下碱性电解产物积集—蛋白质不易积集---导致细胞膜疏松、通透性增加。K+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含量升高---组织兴奋性增强,传导性增加。直流电阴极增加兴奋;阳极有降低兴奋性--达到镇静得作用。(2)改善末梢循环血管扩张循环加快代谢物排泄直流电沿淋巴管和血管扩散,同时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和管壁上感受器,经自主神经中枢反射到局部,使皮肤或末梢血管扩张。电解作用,微量蛋白质分解,组织胺及血管活性肽释放。小动脉舒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加宽,血管通透性增高。直流电使血管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可加速代谢产物排泄,利于促进慢性炎症消散、疼痛减轻。(3)改善组织营养和代谢电解和电渗作用,阴极下蛋白质易于分解,水分增加,细胞膜变疏松,通透性增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经膜交换增快,代谢加强。利于改善局部营养,加速代谢产物排泄。(4)导致神经系统反应器官功能改变直流电不同作用方式,机体功能状态不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导致机体内脏器官得功能发生改变。如:直流电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使组织得血液循环加强,代谢提高,改善组织营养。应用连续平稳得直流电刺激,运动神经无明显反应,通、断电时则可引起所支配骨骼肌收缩,肌张力增高,提高其对外界环境得反应性。(2)感应电疗法法拉第电流,电极安置于疼痛或病变部位相应得皮肤表面。刺激方法包括单极刺激法、肌群刺激法、神经传导刺激法、活动刺激法和穴位刺激法。(3)间动电疗法直流电和低频脉冲电流双重和协同,电流强度大,可作用于深部,有明显止痛消肿、松弛紧张肌肉得作用。实施方法包括:痛点治疗,神经根治疗,神经干(丛)治疗,交感神经节治疗和关节部位治疗。一般阴极置于痛点或病变部位。(4)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1)作用机制根据疼痛闸门学说理论。TENS刺激兴奋粗纤维传入闸门关闭缓解疼痛闸门控制学说-MelzackandWall●在脊髓背角存在一种调控疼痛得闸门机制●疼痛得产生取决于因刺激而兴奋得传入神经纤维种类和闸门得开放状态●粗纤维兴奋可激活T细胞(脊髓背角上行脑传递细胞)及SG细胞(背角胶质细胞)闸门关闭,阻碍冲动通过,减弱或消除痛觉●细纤维兴奋抑制SG细胞,失去对T细胞得突触前抑制作用形成,闸门开放●进入闸门前尚可通过中枢得调控机制、下行性控制系统关闭闸门2)治疗方法3)适应证4)禁忌证将振荡频率高于100Khz得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人体内介质在高频率电场下,离子发生振动,从而使电能转化为热能,高频率振荡电流在一定频率越高,热能越大。共鸣火化电疗法中波电疗法波长300~100m,频率1~3MHz短波电疗法波长100~10m,频率3~30MHz;超短波电疗法波长10~1m,频率30~300MHz微波电疗法(1)对神经系统影响温热作用对感觉神经末梢可降低其敏感性,提高痛阈,达到镇痛作用。(2)对周围血管影响中波电流影响下可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新陈代谢,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吞噬作用增强。(3)对肌肉组织得影响通过中度温热作用,使横纹肌、平滑肌得紧张度减低,达到镇痛、解痉得作用。(1)软组织及骨关节疾病:关节炎、肌炎、肌痛。(2)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等。(3)内脏疾病:慢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脊髓和周围神经炎等。(4)血管性疾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雷诺病等。恶性肿瘤、急性炎症或化脓性疾病,出血或出血倾向,结核病,体温调节障碍、感觉障碍和高热以及有人工起搏器得病人。二、光疗法用于医疗得红外线光谱分为长波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二部分,其波长分别为15~1、5微米和1、5微米~400微米。红外线透入机体得深度就是0、05~10毫米,其中长波部分只能达到皮肤得表层,短波部分可达皮下组织。红外线得主要生物学效应就是:热作用红外线得热作用使被照射局部得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局部热可被血流带至全身,使全身得血管扩张。热还能促使细胞得吞噬作用加强、局部代谢旺盛、细胞得氧化过程加快和肌张力降低。红外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