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源头开始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导读.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源头开始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导读.ppt

自源头开始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导读.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1.理念亟待更新——宗旨——内涵——创新2.评估目的重心漂移——向“鉴定”(优秀)漂移——向“外延漂移”(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3.评估主体——单一——错位(主次)4.评估指标刚性过大强调量化标准,且——未考虑地区差异——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未考虑动态发展(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5.评估方法刻板——形式过重,导致疲于应付——考察过宽,导致缺少“灵气”——访谈不透,导致缺乏“深度”——缺少“整体”,导致“把脉”不准6.信息缺陷——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缺少即时性——影响准确性——缺少动态性——影响指导性——缺少比较性——影响有效性——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缺少透明性——影响自发性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三)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四)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五)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与力度。(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启示4.知识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组织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CCDU)的能力,而对组织实施管理的理念与模式。5.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的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都在一个先进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上进行。6.“采纳和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融入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主要成效区(三)“田园工作”的启示(一)由使命(各方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KRA)1.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区)。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2.主要成效区(KRA):成果(S)培养过程与管理(P&M)学习与创新(L&I)资源(R)(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特点:(1)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2)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三)在“PDCA”基础上搭建知识管理平台1.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2.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3.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4.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应用成功实践,实现面上推进。1.领导作用2.师资队伍3.课程建设4.实践教学5.特色专业建设6.教学管理7.社会评价——“因(KSF)”的提示——以“16号文”精神为指向的“聚焦”自下而上生成;反映即时状态;部分信息知识化;服务于知识管理(充分交流共享)。为什么不能简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逻辑体系不同——主体不同(内部看还是外部看)——导向不同(“命题作文”还是“自我诊断”)——目的不同(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证”上)——方法不同(不是由点定面,而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由网及里、由里定性)为什么不宜增加量化指标?——导向性: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有效性:环境差异、个性差异、目标差异——科学性:Bohn’s原理基本办学条件:院校设置评审;红、黄牌警告;评估入门条件。关键在理念。双师素质比例:关键在理念、标准、机制。双师结构:关键在理念、服务、机制、投入。专业带头人:关键在理念、标准、策略、机制、文化。怎么样剖析专业?——设置依据:需求、比较、优势、弱点——培养目标:岗位(群)、要求、标准——培养方案:解构重构、课程体系、资源配置(含团队)、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评价:报到率、就业率、社会服务、跟踪调查——问题与对策为什么强调“说课”,不强调“听课”?——“说课”:说一门课“听课”:听一节课——“说课”:准备在平时,无法应付“听课”:准备在备课,可以应付——“说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听课”:改进课堂教学说哪门课:学校推荐、专家确定。谁来说课:教学团队推荐、团队一起参与。说些什么: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说起,结合课程实际,介绍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方案、做法、效果等。专家组不给“模版”。说课方式:深度访谈——说课人介绍、参与者(专家、团队成员等)平等交流、互动、研讨。自评报告怎么写?——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概况*理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