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纪春玲教学设计第页共NUMPAGES8页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授课人纪春玲授课日期2011.9课标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阅读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学习和影响是无法外加的,它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内化才能起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本文作者的姓名、国籍。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练习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较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3.情感目标:激发起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型阅读课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故事:遇险──脱险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一、课文导入:二、整体感知:1.默读文章,为复述课文做准备。2.复述课文: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默读要求:同学要注意速度,从今天起我们要从每分钟阅读300字逐渐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钟读完。默读后我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复述故事情节: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学生讲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默读课文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摇头、指读、出声读等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引起思考。提高默读及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复述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三、合作探究:(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约20米高、7米来高)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是“冒险”,后一部分是“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请问同学这经历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经历。(写“我”童年一次“冒险”爬悬崖及“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两个同学复述故事内容,其他同学评述总结得失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提高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复述能力及评论的能力提高总结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四、体验反思:五、课堂小结:(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善于感悟,人就会悟出很多的人生哲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