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按脊松枢法(手法、足法)2.寰枢端转法3.颈椎手牵折顶法4.颈椎旋提法5.胸椎过伸提胸法1.颈椎布兜牵引法2.仰卧骨盆牵引法3.俯卧骨盆牵引法(一维调曲法)4.俯卧骨盆加痛肢外展牵引法(二维调曲法)5.仰卧下肢悬吊牵引法(三维调曲法)6.俯卧过伸悬吊牵引法(四维调曲法)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此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强肌张力。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拿伤皮肤。第二式:抱头侧颈式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复10~20次。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一)损伤病理:同第一式。长期劳累及风寒外袭,可导致斜方肌、肩胛提肌痉挛、粘连,颈椎力平衡失调。防治机制:侧屈后,可使屈侧肌肉松弛,伸侧肌肉紧张,松肩运动使其各组肌肉起止点受到牵拉、抖动,松解粘连、恢复肌力。练功方式:正立、自主侧颈,双手下垂,抖、摇动双肩带胛,先前摇10~20次,再后摇10~20次,上下抖动10~20次。注意事项:如松肩过程,自感有麻痹者,为已有肌肉粘连,应加大力度。损伤病理:同第二式。防治机制:运动双上肢,使肩胛带得到充分舒展,调整因伏位单上肢操作导致胸背肌力不平衡。练功方式:站立位,双手屈肘握拳合拢于两胁下,然后一手伸直奋力向前,另一手肩肘向后,左右交替,做10~20次。注意事项:伸直上肢需用力,另一肩尽力向后背靠拢。损伤病理:同第二、三式。防治机制:使肩胛后耸,向胸椎合拢,以松解大小菱形肌与斜方肌因劳累充血或损伤而粘连,使疲劳恢复,血运改善,损伤修复。因劳损而错位之胸肋关节得到调整恢复。练功方式:正立、屈双肘提肩,使双肩往背靠拢,同时作深呼吸以扩胸,又称“扩胸运动”,反复30~50次。注意事项:头颈不动,提胸,两肩双力往后靠。如有酸痛感,说明已有损伤,应多作此运动式,以达到自我康复。损伤病理:维系颈椎椎曲及中轴位之斜方肌、头颈夹肌,项韧带均以肩胛、胸椎为附着点,上连颈椎下连上段胸椎。因劳损或风寒损伤,肌力失去平衡,上可导致颈椎紊乱,下可导致胸椎肋胸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旋转、侧弯,可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胸肋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支配内脏的神经紊乱,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胃脘胀闷等并发症。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组成胸胛关节,其冈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大小圆肌及大小菱形肌(附着胸椎)可使肩胛骨左右摆动。肩胛部肌肉可因长期单一上肢活动或风寒而受损,肌肉缺血粘连,可导致胸椎关节紊乱。防治机制:运动肩胛内大、小菱形肌对胸椎中轴位的稳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转动胸廓,调节肩胛内肌肉对胸椎的平衡力,纠正胸椎关节错缝。练功方式: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30~50次。注意事项: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次。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转。损伤病理:同第八式防治机制:在第八式基础上,增大胸腰枢纽的活动度,使因久坐、久站疲劳缺血之肌肉恢复血运,消除疲劳,已损伤者增加血运,使之恢复肌力平衡。练功方式:正立,略弯腰,右手触摸左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