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背景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1000多名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以及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参与了此项工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经过专家的审议和教育部党组的研究审定,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二、改革导向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三、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地理四、课程设置及说明学习领域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五、课程实施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