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doc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首先,应从课堂教学着手。班主任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而且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学中我积极转变观念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课堂气氛民主,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真言,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成了师生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的园地。2.设置合理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合理地设置数学练习。我认为练习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丰富的趣味性,要有适度的层次性,要体现师生互动性。只有这样,才不会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越学越没劲。其次,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1.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强化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的评选、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2.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足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3.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加行之有效我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每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再次,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