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胞体3(二)神经元的分类(1)按突起数目分:(2)按功能分: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按对下一个神经元的作用效果来分:(二)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1.神经元内蛋白质在胞体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2.轴浆运输⑴顺向轴浆运输⑵逆向轴浆运输自末梢向胞体的运输。如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3.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能通过末梢经常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这一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称为营养性作用。二、神经纤维(一)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轴索,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或神经膜构成神经纤维。13(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纤维类型1.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点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⑴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有无髓鞘温度温度↑,速度↑;3.神经纤维的分类⑴按有无髓鞘分:①有髓纤维②无髓纤维(一)特点:数量很多、无树突、轴突之分无传导冲动的功能(三)分类星形胶质少突胶质小胶质三、神经元突触一、电突触二、化学突触(一)化学突触的结构20(二)分类1.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胞体突触轴突-轴突突触2.根据突触的传递功能分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经典的突触分类(三)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1.突触后电位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1.EPSP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提高后膜对Na+和K+,尤其是Na+的通透性,导致后膜局部去极化。2.IPSP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①Cl-通道开放,Cl-内流,后膜发生超极化;②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增加,以及Na+或Ca2+通道关闭,膜发生超极化。突触后电位的特点EPSP和IPSP均属局部电位①等级性:大小与递质释放量有关;②电紧张扩布③可叠加性二、突触(神经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三中枢神经系统环路3132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