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组织行为学复习指南一、名词解释1.群体: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的关注目标,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人集合体。2.管理方格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两位学者布莱克和莫顿把领导行为类型理论推向了高峰。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他们认为,企业中的领导方式存在着“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这两种因素不同的组合,为了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人的关心程度的类型差异,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管理方格图。3.转变型领导:所谓转变型领导者是指能激励下级把组织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对下级有巨大影响力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具备魅力型领导者的各种特征。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组织管理领域这个狭义范围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具体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结合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5.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6.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指交往过程中个人对他人、对自己、对团体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了解。7.组织结构:简单地讲,组织结构就是组织的框架体系。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及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事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8.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出来的。一开始,研究人员列出了一千多种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通过逐步概括,最后将领导行为内容归纳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结构维度”。另一维度是“关怀维度”。大量的研究发现:高-高型常常倾向于比其他三种类型的领导者更能给下属带来高工作绩效和高工作满意度。但是高高型风格也不总具有积极效果。二、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本体系与研究目的?(228)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历史、人性假设、文化相对性等)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人的需要和动机激励,个性差异及管理;态度及其改变,员工满意度等)群体心理的研究(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与绩效,群体冲突等)领导心理的研究(领导者品质、影响力、领导有效性理论等)组织心理的研究(组织结构、组织理论、组织变革、发展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对人的行为的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267)(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从起源来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3).从价值评价来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1).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①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②气质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显现独特的色彩。③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顺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从性格对能力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在:优良的性格特征能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简述组织的传统看法与现代看法。(219)(一)传统的看法: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的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以及不同等级的权力与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的实体。1.组织要一个共同的目标。2.组织包括不同部门的分工、合作,而这又需要不同权力和责任加以保证3.组织的作用在于统一员工的思想意志来协调他们的活动。(二)现代的看法1.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整合系统3.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重视把技术系统同社会心理系统结合起来。4.影响人际知觉偏见的几种心理因素?(300)(一)第一印象(初次印象)指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由对方的外貌、身材、姿态、服饰、表情、谈吐等因素的认识所构成。(二)刻板印象(人际知觉的定型化)是人常常根据他对某个群体一些明显的特点的认识,去推断该群体的每一个个别成员。(三)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际知觉中当一个人对某人的某些品质,特别是主要品质有了评价之后,就会对这个人其它一些品质也给予类似的评价。(四)近因效应(新颖效应)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评价及启示?(718)(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按照它们的重要程度和发生顺序,呈梯形状态由低级向高级需要发展。(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的需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