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ppt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半球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b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00时00分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时地球上哪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最大值?(是北半球还是北回归线以北?为什么?)冬至日呢?春秋分日呢?随季节变化其他规律:①地球上总有2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②某条纬线与太阳光线直射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H=90º--|φ-δ|A110ºE,40ºNB110ºW,50ºN节气春分日期三、四季的更替2.四季的划分自转四、五带的划分1.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点B.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C.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北京时间为12点D.地球表面,每一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线的直射2.当北纬40度的昼和夜等长时,说明正值的时期是()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B.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C.夏至日D.春分日或秋分日4、图中N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1)NA的经度为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日____时。5、如右图,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6、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4时,完成以下要求:(1)在图上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E地日期为月日____时。(3)B地的线速度比C处,正午太阳高度B地比C地7、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各题:(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2)A地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3)A地地方时应在________时________分至________时________分之间。1、12月2日到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6.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A.赤道以南地区B.赤道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9、12月2日到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15.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A.赤道以南地区B.赤道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读右图回答:1、此图是节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2、此时D点的太阳高度角是度,地方时是点。3、此时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的最大值。4、A、B、C、D四点的昼长由短到长排列依次是:。读右图回答:1、此图是月日太阳光照示意图。2、C点的地理坐标是:,属于.半球和半球.3、B点的地方时是点,太阳高度角是度。4、C点的地方时是点,昼长是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