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00年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1930-1940年精神分析运动艺术用于治疗中和儿童沟通MargaretNaumburg:艺术表达为独立治疗的模式艺术治疗动力取向ElinorKramer: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理念Viktorlowenfeld:绘画发展说,艺术教育治疗1950-1960年:艺术治疗取得专业认同,AATA等成立1960-1970年:人本主义取向、现象学、格式塔取向1980-:认知行为取向Artinpsychotherapy艺术作为治疗的中介协助治愈性因素。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潜意识、梦的解析、移情作用、自由联想和自发性图画心象等心理分析理论Carl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心象作用艺术成为分析师在治疗儿童时的沟通与统整之媒介。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提供患者足够表达情感的安全环境。内在未被表达的思想与感觉外化(Externalisation)。需要精通非语言与符号的象征沟通。提供对影像的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提供给病人以及治疗师看得见的会谈纪录,并提供指标进入更深入的治疗。艺术治疗师能在治疗过程之中运用移情。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感觉和情绪。移情可以直接或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影像里,或言语化地明确地被分享。移情是治疗师的主要工具。而艺术被当成这层关系发展的媒介。移情与反移情都可能发生。7Margaret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的表达与理解;艺术当作移情的工具,促进治疗中的沟通。艺术在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艺术是无意识的窗口,治疗师可以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义和倾听绘画者自己的解释来进行心理分析。她将艺术视为心理分析的媒介,重点是要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释、解读和分析,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主张自由创作表现和宣泄潜意识中被压抑的题材,情绪,及冲突。认为艺术创作为移情关系的表达,强调在活动中分析家和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主张透过艺术的形式,个体在治疗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生知觉重组的历程,个体对整个治疗情境中的关系产生领悟〈insight〉。投射性问题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量获得释放。不主张移情,把重心集中在艺术物体,把其当成「情绪的容器」,透过艺术与病人建立联系。统合与升华:艺术治疗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升华」的工具,将冲动与攻击趋力与矛盾转向成正向表达方式。艺术治疗是全方面的「统合」,运用升华过程将现实和幻想之间、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将其妙的的统合起来。艺术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问题,与消除其防卫性。12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艺术治疗过程需要依照个案的需求作改变。艺术治疗师应积极的帮助病人去创作更具表现性的艺术。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氛下获得象征性的治疗经验,行为将会改变。艺术创作建设自我,帮助发展自我感。治疗师把自己当成「自我」运作的楷模,扮演障碍者的「副自我」;藉此提供帮助、想法与被遗漏的讯息,以给予病人支持,将这些新信息融入患者的艺术和其现实生活。鼓励病患借着一些艺术创作(运用绘画、写做以及作诗)来书写事实,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视艺术作品为「整合的功能」,不是升华作用。强调无意识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荣格相信创造力是基本的本能而且创造力的释放和有创造力的能源对心理健康是必要的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发展等问题反映出来。艺术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一座桥梁,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来访者的症状空间一旦展现,治疗者就应鼓励来访者搜寻出被隐藏起来的客体关系,并尝试找出存在的问题。艺术创作:使症状空间转为治疗空间,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全新的客体关系。治疗者提供支持的情景,促使来访者出现症状空间并发生有效的空间转换。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通过来访者自发创造的作品能展示其人格的另一面——与意识对抗的潜意识中的人格。强调自发创作,不可思议的图像都也是合理的。治疗者的作用是引导来访者与作品直接对话,让其接触和信任个体内部形象,逐渐接受人格中不曾被接受的部分,整合成完整的人格。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来访者本身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以及先天的完善自我的倾向。治疗者尊重来访者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无条件接纳来访者,营造利于其自我成长的氛围,使来访者逐步认识自我以及接纳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整合。自我了解、创作性释放、自我治愈能力共情、倾听、接纳、反映NatalieRogers发展了CarlRogers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