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用药安全的管理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医院用药安全的管理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

医院用药安全的管理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院用药安全的管理医学知识宣教医院用药的特点提纲消毒药品管理要点消毒药品管理要点注射给药管理要点为达到治疗目的,常将多种药物联用,但并非所有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的便无配伍禁忌。如避免多次穿刺或注射,护理人员常将数种药物混合注射,这种做法,原则上不提倡,因为药物间的酸碱度可存在理化配伍禁忌,如青霉素在pH值6.5时,效力最好,若pH值为3.5或8.5时,即快速分解失效,且过敏物质增加;各种药物的pH值相差悬殊,如四环素为2.5,碳酸氢钠为7.3,氨茶碱为8.75,硫喷妥钠为10.45,混合后会改变药物的pH值,使药物折出、分解、失效,在有协同作用的药物之间也常常不能配伍,分开给药也应间隔一定时间,除此外饱和溶液如无环鸟苷、甘露醇输液应禁止加入其它药物。并非所有的药物均可用注射用水来稀释。如头孢拉啶,其制剂在出厂前已加入碳酸钠为稳定剂者,只能用注射用水溶解,而未加者却不可用注射用水,必须用专用溶媒稀释。各种药物都有其各自的性质,有的药品在包装盒中即附其所需溶媒,则应使用所附溶媒,不可擅自更换。如未附溶媒时,应依据药品说明书选择溶媒。正确选用溶媒---2正确选择输液器注射剂一般在包装盒上注有“供肌内注射”或“供肌内静脉注射”。只供肌内注射的药品不可作静脉注射。这不仅有药物纯度问题,还因肌内注射剂中可能加入为减少疼痛而添加其它药物,故不可随便作静脉注射用。仅供静脉注射的制剂中,也有为适应较长时间静脉点滴而添加稳定剂或缓冲剂的,这些也不能作肌内注射,因此,绝不可“自作主张”任意“代用”而互替。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10%G.S2h,效价降低50%)输液中有异物、混浊不可使用注意配伍禁忌选择合适的溶媒(溶媒用量及种类)不得用一种药物溶解另一种药物或用一个针管同时抽吸两种药液输液器徽粒控制药物浓度过高例1:乳酸红霉素+生理盐水→沉淀乳酸红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浓度<1mg/ml>1mg/ml血管刺激疼痛、引起静脉炎例2:kcl注射液浓度0.2~0.3%,滴速<1ml/分钟例3:青霉素G钠1万u~2万u/ml提示:对血管刺激性药物及作用剧烈药物应注意其配制浓度并控制滴速引起不溶性微粒超标的原因:大输液—一般均合格中药针剂、粉针—不溶性微粒难控制。杂质去除难、输液混合后发生配伍变化,大分子析出配液顺序不当导致微粒超标如:Vc、川芎嗪注射液Vc、川芎嗪分别加入5%G、S中——合格Vc+川芎嗪→5%G、S中——不合格输液过程管理作用剧烈药物防外漏致坏死性的抗癌药物致炎症性抗癌药物致炎性的抗癌药物(轻度)血管外漏量和皮肤症状漏出引起的皮肤症状局部皮下注射对漏出部位进行局部注射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细菌性热原>1μg/kg.h,即可发生热原反应细菌内毒素检查为限量检查多种合格药品相加→热原不合格例1:某病区G、S500ml+0.5g甲硝唑+庆大霉素16万u→8例热原反应检测结果:每种药单独检查内毒素合格混合液检查内毒素不合格例2:另有5例散在热原反应复试检查分析结果洁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模拟临床用药复配检查均不合格,但药物单独检查均合格提示:热原合格的多种药品混合后,由于热原累加,患者可能发生热原反应,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药物配伍使用。输液器质量检查结果:7个厂家7批次,4批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严重采集42份样品,有菌生长占45.24%,贮存期↑,污染严重,6个月内污染率为14.3%,>6个月污染率76.2%一次性注射器的灭菌合格率仅为59.3%大部分厂家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澄明度不合格注射器和输液器的热原不合格引起集中输液反应输液滤器较好的可截留≥10um的微粒甚至≥2um微粒,差的几乎不起作用提示:输液器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输液的质量,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原因。输液反应与季节的关系7、8月份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寒冷冬季由于温差较大,容易发生输液反应主要是老龄患者及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体弱者输液包装设计与输液反应输液瓶(玻璃瓶和塑料瓶)进气加压针,使输液瓶变成洗气瓶输液主要污染源来自输液时病房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提示:应加强输液环境的卫生及温度控制,有条件的医院应更换输液包装疾病原因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病情发展出现体温升高其它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虚、免疫力失调等输液反应发生率偏高脑血管系统疾病、放、化疗肿瘤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高(举例)脑梗塞患者对Na+敏感,应避免含Na+输液,可减少输液反应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婴幼儿等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内毒素敏感,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例:对150例输液反应分析发现,<9岁,>50岁及产妇占63%个体差异患者对细菌内毒素的量均有一个耐受范围,即细菌内毒素的耐受阈值。不同的患者其耐受阈值不同,故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