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外科护理学》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护理学教研室2010年3月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整个医学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更新变化。早在19世纪中期,随着无菌技术、止血、止痛、输血、麻醉镇痛等技术的相继问世,促使外科学飞跃的发展。与此同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在战时护理伤病员的卓越成绩,由此创建了护理学,并延伸出外科护理学。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创办于1984年。成立26年以来,外科护理学作为本科生护理专业的主修课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贴近临床的专业课程。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从外科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技能两方面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奠定坚实基础。外科护理学任课的主讲教师11人,临床实践教师14人,总计2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副主任护师4名,其余均为讲师/主管护师。另外,外科临床护理实习基地包括13个临床科室,拥有20余名护理临床带教教师。一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有专职护理辅导教师。承担学校五个院系部三个层次多个轨道的外科护理学理论授课教学工作,包括: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五年制护理本科、三年制护理专升本科、中外合作办学3+1本科项目;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护理专业六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二年制专升本科;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护理专业五年制本科;中国医科大学高等技术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及四年制中专;中国医科大学网络学院护理专业本科。外科护理学教师队伍始终是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一支主力军,教学力量雄厚,师资配置精良。近五年,主编和副主编教材7部,参编16部;曾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15项;发表外科护理学术论文65篇;连续多年荣获院、校“优秀教师”4人次,“十佳教师”2人次,“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1人次,“讲课标兵称号”1人次,“白求恩奖章称号”2人次,“优秀临床带教科室”2个科室。获得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5名教师分别担任辽宁省和沈阳市护理分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二十多年来,外科护理学教育本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1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运用外科护理学知识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最终达到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一)教育思想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外科护理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专业人员,教育应着眼于贴近临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未来的办学思想而进行一系列教学体系的改革,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①加强外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科理论的教学;②根据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适当调整外科护理教学内容;③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学科定位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临床疾病谱和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外科护理教育本着培养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护理专门人才。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运用外科护理学知识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最终达到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二、教学队伍外科护理学授课的主讲教师均为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硕士学位5人,占45.46%。以中青年教师居多,其中45岁以上2人,占18.19%;35岁〜45岁7人,占63.64%;35岁以下2人,占18.19%。(一)课程负责人基本概况:课程负责人孙田杰199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0年毕2业于泰国清迈大学研究生院,2008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导师。1997-2007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科护士长;2007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社会任职:孙田杰老师除了护理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在社会上担任多个要职:中华护理学会资深会员、辽宁省外科护理学会主任委员、沈阳市外科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编委、中医科大学学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