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题记写作初探题记是指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初识题记:1、主旨式用题记直接把蕴藏于较长篇幅中的主旨揭示出来,巧妙地点明全文的主旨,醒人耳目。【示例1】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生活需要宽恕》点评:作者开篇不凡,用这个比喻性的题记,点明“生活需要宽恕”这一主题,饶有诗趣,耐人寻味。【示例2】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点评:感情与认墓叵翟跹孔髡呓柚饧怯枰孕蜗蟆⑻械拿枋觯任?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又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渲染式文以情取胜。如果写的是“真情”类的作文,我们不妨结合文题写一段有情有境、意蕴深长的文字,来作为文章的题记,也许更能以情动人。【示例3】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乡关何处》点评: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扑面而来,很有感染力。【示例4】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一个真实的故事》点评:虽是平淡的几句道白,但言近旨远,意蕴深长,耐人寻味。3、背景式以题记的形式对文题作简要的交代,或者说明写作的意图,或者陈述寄托的对象,或者交代写作的背景,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这类似于古诗文中的小序。【示例5】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卫士。——《神曲》点评:题记交代的就是文章的赞誉对象。【示例6】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母亲河》点评:题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令读者动容。4、悬念式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示例7】葡萄架上,一只蜗牛寂寞地哭泣,同伴们也许早就尝到了葡萄的甜美,可它究竟还要走多远呢?——《听,蜗牛不再哭泣》点评:蜗牛为什么要哭泣?蜗牛为什么要走那么远(题记还暗引了台湾校园民谣《蜗牛与黄鹂》)?这样的悬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示例8】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她当初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无悔的选择》点评:作者在题记中设置三个悬念,启发读者思考,让读者生发迫不及待阅读文章的感觉。5、反调式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示例9】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我的自画像点评:反弹琵琶,令人耳目一新。【示例10】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点评:“井底之蛙“比喻人目光短浅,跳到井底远离人类,蕴涵深意。除了以上所列举,还有诸多形式的题记,但不管采有何种形式,目的都是突出中心,提升品味,让人耳目一新,读有所获。因而我们在构思题记时,一定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确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要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力求表达恰切妥当、精练有力,让你的考场作文——靓丽夺目,光彩照人。二、学写题记1、巧用比喻,形象含蓄【示例1】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翻检日子》点评:将日子比作滑滑的掌中细沙,这本身就很富有动感和美感,点出日子之本质,贴切而又饱含哲理。【示例2】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点评:将人生喻为花朵,鲜明生动地亮出观点,统领全文,使文章增加了浓郁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说理精彩,善于用诗化语言抒怀议论,显示了考生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积累。2、活用诗句,增强底蕴【示例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独上高楼》点评:考生借王国维对词中境界的描述,暗示了“独”与“高”并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境界的理解。当清醒的“自我认识”与世俗的“他人期望”不能一致时,“独上高楼”便成了考生心中理想的选择,考生巧用诗词作题记,不仅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示例4】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那时花开》点评:考生巧妙地用泰戈尔名言,与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非常吻合,不仅增加论证的可信度,更增添了文章的哲理性。3、对比反衬,凸显主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