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 1-2-1 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巩固落实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石头****海海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7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地理总复习 1-2-1 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巩固落实 新人教版.doc

高中地理总复习1-2-1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巩固落实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9-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1-2-1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巩固落实新人教版一、选择题(2010年全国文综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工夫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读图知,9日最高值达21℃以上,高于8日气温最高值,A错;9日9时到18时比8日等温线更密集,阐明白天气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选B,一天中前后温度达到最高,故从正午(12点)到午夜(0点)温度不是逐渐降低的,C错;白天等温线比夜晚密集,阐明白天气温变化更快,D错。答案:B2.以下工夫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摆布B.8日22时摆布C.9月15时摆布D.9日18时摆布解析:首先明确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废热排放,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所以热岛效应最强时段应是城郊温差较大时段,选项中8日22时摆布符合要求。答案:B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要素)。完成3~4题。3.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冬季C.秋季D.冬季4.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A.增大B.减小C.先减少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第3题,留意审题,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第4题,a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可以得出坡面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坡度变大,坡面获得太阳辐射将增大,选项A正确。答案:3.D4.A(2011年全国)普通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形状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5~6题。5.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形状比拟较()A.甲地比乙地不变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不变D.丙地最不变解析: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不变。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高空2500m高度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故丙地大气最稳定,选D。答案:D6.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解析:正午前后,气流向东挪动了约80km,此时,甲、乙两地之间垂直温差最大,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故选B;图中甲地受冷空气东移影响气温应降落,故A错;正午前后甲、乙之间气流上升,受此影响,丙地可能刮东南风,甲地可能是东南风,故C、D错误。答案:B(2011年福建文综)下图表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7~8题。7.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解析: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程度气压梯度力为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东南风。答案:C8.图示景象可能出如今()A.1月B.2月C.7月D.8月解析:依60°N附近气压分布形状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故选A。答案:A(2012年山东模拟)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由于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份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发的降温。若d点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反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读图回答9~10题。9.根据材料的叙说可以判断以下正确的是()A.ab坡为顶风坡B.bc坡为顶风坡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顶风坡D.没法判断10.背风坡与a点相反高度的点气温为多少()A.35℃B.30℃C.25℃D.34℃解析:第9题,对前面的材料弄清前提下,两个坡中温度变化小的那个为顶风坡,所以就容易多了。第10题,先要根据曾经知道的温度变化,算出温度垂直递减率,或者利用高度相反来列出两个等式,再进行相除,去掉温度的垂直递减率,算出温度变化的数值,再利用c点温度相加就可以了。答案:9.A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