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doc

化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周雪春214112课堂教学的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诱发学生的注意力,切入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任务。精心设计引入,创设优良的化学情景,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活动,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引入方法,教学效果会有差异,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不同,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如何恰当运用这一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谈谈课堂教学引入的原则和方法。1、引入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引用的实例必须科学合理,包含深刻的化学思想和化学原理,切忌是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以及有争议、甚至有错误的东西。2、启发性原则通过转折、发散或展示困难、问题,能启迪学生积极思1考,进入学习境界。3、严谨性原则由已知事实、概念、规律、通过联想、推论、发散,展示一个严密的科学过程。4、情趣性原则即引入的事实要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愉悦感,并在笑过之后能进行深思,自觉进入新课学习。5、直观性原则对于理性的概念、变化规律的教学,展示的事实应直观、形象,便于同学想象和理解,有脚踏实地之感,从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的成功率。2、引入的方法1、开门见山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较适于全新的概念或理论课。如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一课,我就这样导入:同学们,本节课内容主要对水的电离研究后,认识水的离子积,用于计算一般稀溶液的pH,然后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不难理解,在此水是主角。大家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那么,水本身会不会电离?请看实验……。这种方法,直接向学生提出探索的目标,使学生萌发学习的欲望,学生与教师在心里上取得了同步,为学生学好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22、类比转化法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编排,一般都是以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体系,所以,学习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时,类比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类比,就是用比较的法则,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程使新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得以同化和顺应,类比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的发生和迁移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创造性,获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例如,学习碱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入: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一个,原子结构与钠相似,所以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应该相似,下面①复习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比较锂、钠、钾、铷、铯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点及差异点,有什么递变规律,为什么?又如,学习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可以这样引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中的碳、硅元素为同主族的相邻元素,性质应该相似,但我们来比较两者的状态、硬度、熔沸点,并用物质结构理论加以说明。运用横向、纵向的比较,形象直观,对比强烈,既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又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比较、鉴别能力。3、实验引入法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众多的化学概念、理论的建立,变化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均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按照实践-3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实验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入的实验直观性、趣味性和浅显易懂,使实验引入法成为认知领域一大举措。如讲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时,可设计以下实验引入:展示半烧杯氯化钡溶液,请问其中氯化钡存在的状态?(板书钡离子和氯离子),半烧杯硫酸钠溶液,问其中硫酸钠存在的状态?(板书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两者混合后现象及烧杯中产物的状态(板书等于号、硫酸钡沉淀、钠离子、钡离子),然后消去两边未反应的离子,板书出Ba2++SO42-=BaSO4↓请问:通过以上实验,你能理解什么样的反应叫离子反应?怎么样的反应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4、创设悬念法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悬念可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求知欲,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强烈企盼。物质的量一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大家知道,宏观的物质可称量其多少克、千克或吨,但是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还要统计物质对应组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