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医学区别西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容。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中医学也是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溶入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中医学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中医学具有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一)整体观念“整体”是指完整的个体,“完整”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体(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能系统。(2)生命物质的同一性——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于各脏腑器官,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3)功能活动——协调为用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脏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脏的活动密切相关。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形与神相互依存,不可分离。(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形神病变相互影响(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内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朱丹溪曰:“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②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③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④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调查资科表明:哈尔滨出生的足月婴儿身高比昆明出生的足月婴儿要高18.31至15.30厘米。东方——多痈疡病理:南方——多挛痹西方——多内伤北方——多脏寒生满病⑤自然环境与治疗的关系因时制宜因地(2)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医学在讨论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求医生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还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生理功能失常,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见,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天人一体观。(二)辨证论治(2)、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如:风寒表实证,病因一风寒病性一寒病位一表邪正关系一实反映了疾病在现阶段的本质,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3)、病:疾病,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正邪斗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是生命的异常变化。如:肺痈、痰饮、便秘、麻疹、疟疾等。2、症、证、病、三者关系(1)区别:症: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是诊断疾病和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是对疾病现阶段本质的认识,代表了疾病当前所处阶段的主要矛盾。病: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2)联系:每一种病都包含了以某一症状为主的若干症状、体征组合的不同证候。症状病证体征若干3.辨证论治的含义4.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5、辨证论治的应用(1)同病异治:病相同,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的阶段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不同,因此,治法不同。(2)异病同治:病不同,因出现大致相同的证,故治法基本相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从人体部位分:体表——为阳上部——为阳体内——为阴下部——为阴背部——为阳四肢外侧——为阳腹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