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us)。本菌属种类颇多,可分为3组:①结核分枝杆菌(模式种);②非结核分枝杆菌;③麻风分枝杆菌。根据分枝杆菌分类国际研究班(IWGMT)的分类方案将本属细菌分为三类,即缓慢生长菌:结核分枝杆菌;RunyonⅠ(光产色菌)、Ⅱ(暗产色菌)、Ⅲ群(不产色菌);迅速生长菌:RunyonⅣ群;特殊营养要求:麻风杆菌;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俗名结核杆菌,1882年由科霍(Koch)发现。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人型、牛型和非洲型结核杆菌。形态与染色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科霍现象(Koch′sphenomenon,1891):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豚鼠皮下:易感组:10~14d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淋巴结肿大,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曾感染组:经24~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烂。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test)1.原理结核菌素(OT或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2.方法3.结果分析(1)阳性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1.5cm之间。(2)强阳性硬结直径超过1.5cm以上;(3)阴性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5cm。4.应用(1)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2)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3)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4)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预防接种卡介苗(BCG)接种。治疗①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和链霉素。②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和环丝氨酸等。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新的严峻事实。结核杆菌对一些药物的耐药机制已被证实:利福平耐药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编码RNA聚合酶b亚基(rpoB)的基因突变所致。链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发生突变以及编码16SrRNA的rrs基因发生突变。异烟肼的耐药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失活有关。编码该酶的KatG基因的缺失,碱基插入或突变,使得酶分子活性严重降低或失活以及热稳定性发生改变。Banerjee等研究发现,由inhA基因编码的酶可能是异烟肼和乙硫异烟肼共同的靶子,因此inhA基因的突变导致了对这两种药物的耐药。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是麻风病的病原菌,1873年由挪威学者ArmauerHansen从麻风患者的皮肤结节中分离发现。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麻风分枝杆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养。用从组织获得的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小鼠足垫或接种至犰狳(armadillo,一种南美洲的野生动物),成为研究麻风的动物模型。组织内的麻风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并表现明显的抗酸特性,在病人破溃皮肤渗出液的细胞中呈束状排列。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麻风分枝杆菌存在的细胞胞浆呈泡沫状,称为麻风细胞。瘤型麻风为进行性和严重的临床类型,传染性强,为开放性麻风。如不治疗,往往致死。细菌侵犯皮肤、粘膜及各脏器,形成肉芽肿。形成结节性红斑或疣状结节,面部结节融合可呈“狮面”状。结核样型此型麻风常为自限性疾病,较稳定,损害可以自行消退。传染性小。病变主要在皮肤,侵犯真皮浅层。界线类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介于上述两类型之间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可向两类型之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