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优秀文档.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9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七章---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优秀文档.ppt

第七章---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优秀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参阅文献(一)改革开放前外贸体制的形成2、实行对外贸易统制②统一计划:对外贸易活动的所有环节全部纳入指令性计划管理。④统一管理: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②1957-1966:(三)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贸体制的评价二、改革开放与外贸体制改革(三)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改革过程,而改革的最终目标在当初也并不如今天看来那样明确。中国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分为以下阶段:1984年以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2、外贸体制改革中贸易措施变化路径外贸体制:(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在对外贸易自身经营目标的转换过程中,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行政性分权(1958——1978)具体包括:下放计划权下放企业管辖权下放物资分配权下放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及投资、信贷管理权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6、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加入WTO前中国外贸政策效果评析》利于专营低价进口、不利于出口2001:、39万多家(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改革下放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及投资、信贷管理权对外贸易管理措施主要有:经济决策权分散,中央政府影响力下降,地方政府成为投资决策主体。①在打破对外贸易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经营的经济性,促进对外贸易增长。①放松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特征与评价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内容:地方政府、外贸总公司及工贸总公司向中央政府承包:出口收汇基数、上缴外汇基数、人民币补贴基数。统一制定商检政策,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③第二个承包期1991-1993十几家国营专业外贸总公司(2)行业集中度下降作用严格区分外贸流通经营权和自营进出口权,中国口径的外贸权只是“自营进出口权”。中国政府实行对外贸易经营权控制的原因:中国政府承诺:加入WTO后3年内要取消对外贸易审批,放开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2004年自7月1日起,新修订的《外贸法》将正式实施并将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备案登记制,取消对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外贸经营由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既放开了经营权,促进了经营主体多元化,又可保证对外贸秩序的有效监管和维护。这种备案登记制是一种自动登记的方式,不再是行政审批,不对外贸经营者取得经营权的获得构成任何障碍,只为政府的监管提供一定的信息基础。企业只需填一张简单的表格,另持工商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批准证书等文件),即可到备案登记机关在5个工作日内办妥登记手续。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改变了外贸体制改革的微观基础,为对外贸易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解决独家经营产销脱节问题。外贸盈亏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民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再分配的结果。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对外贸易管制,并采用贸易保护政策”。出口商品的控制相对少一些,因为国家总的指导思想还是鼓励出口。经济决策权分散,中央政府影响力下降,地方政府成为投资决策主体。这对于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积极作用。在价格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本币高估等经营环境下,出口价格倒挂现象仍普遍存在,即出口销售价格低于出口收购价,出口亏损严重。《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加入WTO前中国外贸政策效果评析》可以成为政府组织竞赛和实现奖惩的一种间接的政策工具;管理目的:保护和发展国内工业,增加出口,按需进口中国政府承诺:加入WTO后3年内要取消对外贸易审批,放开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①统一领导:全国对外贸易业务均由对外贸易部直接领导。作用4、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1)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体系来配置社会资源的。(指令性计划:不但各类商品的贸易额被加以规定,而且就它们货物来源地和目的地、商品的规格和质量、成交方式等都要严格遵守计划。)由于贸易改革过程中逐步放松了对贸易的垄断权和经营范围的控制,政府恢复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实际作用,而这些政策在统制贸易时几乎是不起效果的。(1)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的削减,我国采用非关税壁垒,由无到有,由少到多。1992年随着进口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又逐步缩小。(2)计划控制放松后,关税曾一度上扬,80年代后期尤其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关税水平开始下降。(贸易控制手段:外贸经营权审批制、核定商品目